和美国达成协议后,越南正式对中国出手了,对华加税27%,为期5年,不禁让人对其大失所望!但我们展开的反击,也将给越南造成“致命后果”! 越南和美国刚刚达成了新的贸易协议,具体来说就是越南答应大幅度对美开放市场,美国则调低了对越南商品,像服装、鞋类、电子产品的进口限制,但平均关税水平依然不低,有的还要超过20%。 越南这样做就是想稳住美国这个大市场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向美国表态,这算是一种现实的选择,现在国际竞争激烈小国家想分杯羹,站队是难以避免的。 在这协议后脚刚落地越南马上开始调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4月对热轧卷等钢铁产品就被加征了27%的反倾销税,这一加就是五年,这么高的关税一下子让国内钢铁出口商措手不及。 中国的热轧钢卷以前在越南市场里很有竞争力,占了很大份额,这种钢制品不光被用在越南本地很多领域。 建设、制造等,也是不少越南企业依赖的原材料,加税以后中国厂家的性价比优势瞬间消失,不仅订单直接减少,相关产业链上的就业和利润也都受到了影响。 国内有些钢企为了减少损失,要么开始开发新的海外市场,要么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长期看,这会加快中国本土产业的升级速度,但是短期之内的不适应在所难免。 对中国来说面对越南贸然加税明显不会无动于衷,现在讨论最多的反制方向,就是减少对越南农副产品的进口。 越南的榴莲、火龙果、龙眼、腰果这些特产很大一部分是卖到中国,中国市场大消费能力强,一旦中国调低相应的采购数量或者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标准,对于越南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假如中国真的大规模缩减从越南进口,那么越南本地的农民还有加工企业都会受到牵连,订单减少、收入降低、甚至出现滞销积压,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 越南农产品对中国依赖其实非常明显,过去几年越南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每年都在增长,比例一度接近70%,越南有能力消化下来的国内需求其实并不大。 其他国际市场无论从消费量还是市场开放度来说,也很难短时间填补中国留下的这个大缺口,越南农产品的特色鲜明,却又不适合长时间储存这就更考验出口渠道的稳定性,一旦中国市场不再“买单”,越南的水果、米、坚果类的价格就会迅速下滑,整条供应链都会受到影响。 越南最近和美国的贸易协议以及对中国的加税决定,确实让两国间的经济关系多了不少变数,中国可能实施的反回应对措施,也会让越南农业和经济发展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 这一系列事件折射出的,其实是国际格局调整背景下,小国如何平衡利益、如何未雨绸缪地打好经济“安全牌”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