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鸿门宴不杀刘邦是放虎归山,你那是上帝视角,当时的形势下,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杀刘邦。 先看背景,项梁死后,楚怀王妄图吞并项家军,派宋义压制项羽,扶持刘邦西进关中,若非项羽在安阳斩杀宋义,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不然早就没项羽啥事了。所以鸿门宴的时候项羽除了几万的精锐啥都没有。 你想想看,项羽那会儿手里捏着的四十万大军,听着唬人,里头真正能打的楚军不过半,剩下的全是赵国、齐国、燕国拼凑的“观光团”。这帮人跟着项羽打巨鹿是图个热闹,真要和刘邦死磕?怕是连夜收拾包袱跑路。刘邦再弱也有十万兵,真要火并起来,项羽就算赢了,也得掉层皮。诸侯们巴不得他俩互掐,回头再捡现成便宜。 再说刘邦这人精得跟泥鳅似的,鸿门宴前一晚就搞定了项伯——又是结亲家又是送人情,把“误会”两个字焊死在项羽脑门上。进了营帐更绝,一口一个“臣”“将军”,眼泪鼻涕齐飞,活脱脱受气小媳妇。项羽这种吃软不吃硬的性子,哪扛得住这波演技?范增举玉玦举到手抽筋,项羽愣是装瞎。说白了,刘邦把项羽架在“道义”高台上,杀他?那就是自砸招牌,成了诸侯眼里的“背刺专业户”。 还有人拿项羽的“妇人之仁”说事,可他真蠢吗?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狠劲儿摆在那儿,真要杀刘邦,项庄的剑早捅进去了。不杀,是因为他算过账:留着刘邦,能稳住诸侯;杀了,立马成众矢之的。项羽要的是“霸王”名号,不是当光杆司令。后来分封诸侯,他把刘邦塞去汉中吃土,自己坐镇彭城享福,这算盘打得噼啪响。 倒是范增气得摔玉斗,骂“竖子不足与谋”,可他也没看透项羽的心思。项羽压根没想统一天下,他怀念的是周天子分封的旧江湖,自己当个武林盟主多潇洒。刘邦这种草根想当皇帝?在项羽眼里,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区别。结果呢?癞蛤蟆真把天鹅炖了汤。 后人总爱说项羽“错失良机”,可站在鸿门宴的烟火里,谁敢说自己能比他清醒?杀一人容易,收拾烂摊子难。历史这玩意儿,从来都是活下来的人写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