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9年,一代名将郑维山最终因为生活低头了,他给昔日领导人徐向前写了一封信,告知徐向前说目前自己的生活困难,希望能够得到帮助,随后徐向前给政治部主任丰国清打了一通电话,电话里他还怒气的说道:不要推诿,也不要来回踢皮球拉扯。 (参考资料:2022-08-31 西部文明播报——原北京军区司令平反后生活困难,徐向前严令总政主任:不要踢皮球) 在人民解放军的将星谱上,郑维山的名字足够响亮,毛主席曾说:“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这句评价,份量极重。 郑维山是战场上的“虎将”,专打硬仗、恶仗,他是反动军阀眼里的“夜老虎”,也是国民党名将傅作义最头疼的“克星”,即便在朝鲜战场,也让联合国军见识了厉害。 可就是这样一位猛将,在经历政治风波平反回京后,却碰上了意想不到的难关——基本生活没了着落,一度难以为继,一个为共和国打了半辈子仗的开国中将,怎么会在和平年代,反而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1971年,郑维山被下放到安徽一个农场劳动,面对巨大落差,郑维山倒很平静,他相信组织总会搞清楚问题。 农场看郑维山年纪大,想照顾他干些轻活,他却不乐意:“革命前我可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正好锻炼身体”,凭着这股乐观劲儿,日子倒也过得不那么难。 直到1979年,郑维山才终于获准回到北京,老战友许世友、秦基伟等人第一时间赶来探望,可谁知,更大的难关还在后头。由于程序上的问题,他的待遇迟迟没有落实,生活陷入了困境。 无奈之下,郑维山只好给老首长徐向前写信求助,徐向前得知爱将的处境后,勃然大怒,直接一个电话打给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这件事你们处理好,不要推来推去,来回踢皮球!” 为了让郑维山尽快安顿下来,徐帅甚至定下了原则:先解决生活问题,再解决政治问题。 有了老首长的力挺,事情才算解决,1982年,邓小平亲自点将,任命郑维山为兰州军区司令员,并对他说:“你去兰州,我放心。” 然而,这位老将军一生最高尚、最悲壮的“最后一战”,却是在病榻上打响的,1999年,他因癌症再次住院,当得知治疗费用高昂时,他竟向组织请求:放弃治疗,把钱留给国家和军队建设。 这个念头,让所有人都震惊了,一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的将军,到头来却舍不得为自己治病。 2000年,医院下达病危通知,郑维山再次口述,请求中央对自己适度治疗,省下钱来搞建设,他说这是他为国家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郑维山还留下遗嘱: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党费上交;所有藏书捐给山区;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进八宝山;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骨灰洒在大别山。 郑维山用这种方式,向自己奉献了一生的事业,敬了最后一个军礼,郑维山的一生,是战场上的“虎将”,也是信仰上的强者,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却没想过为自己索取什么,这种纯粹和无私,本身就是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