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王近山随手消灭180名日军,但在清点战利品时,战士却疑惑道:“枪呢?”闻讯,王近山观察日军尸体,突然发现惊人秘密。 “日本鬼子打得什么主意,坐着大汽车来来往往,身上连把枪都不带,来观光的吗?” 王近山凑近摸索着日军的装备,那些被歼灭的日军身上,没有火力凶猛机枪,却个个佩戴着一把锃光瓦亮的刺刀。 仔细一看,佩刀的刀柄还有镶金的花纹,看上去就价值不菲,这绝不是普通的日军部队! “快检查他们的肩章,看看到底是什么来历。” 战士们纷纷扯开日寇穿着的风衣,地上躺着的日军,整整齐齐的全都佩戴着三颗金星肩章,级别至少也是大佐。 王近山一拍大腿,这一伙日军全部都是日本高级军官,居然让他一整个给团灭了。 这事不仅王近山没想到,八路军没料到,日寇司令冈村宁次也没预料到,日军精挑细选的一批精英,竟然一下子折在了王近山手上。 1943年秋天,日军愈发猖狂,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太岳地区枪炮声不断,日军誓要将八路军围在这里剿灭。 王近山奉命带兵突破封锁线,护送家属团安全转移,同时肩负着扩充队伍的任务。 经过韩略村的时候,侦察兵报告这附近有一个日军据点,日军控制着临屯公路,频繁运输物资。 王近山仔细分析兵力分布,发现日军的一个师团部距离这里不远,日军的大部队肯定驻扎在那里,临屯公路的据点只为守卫,兵力应该不多。 “咱们被压着打得太久,得去杀一杀日军的威风,就在韩略村打一次伏击战,打断日军的运输线。” 公路经过一个山沟,是再好不过的伏击地点,而且有当地人提供情报,日军车辆警戒松懈,没准儿能打下不少战利品。 “兄弟们的装备也都该补充一下了,咱们速战速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日军师团部绝对反应不过来。” 八路军团结军民,趁夜埋伏到临屯公路附近,乔装打扮一番,隐蔽在黑夜的山沟中,静静等待日军的到来。 早上8点,哨兵发来第一个信号,日军的车队已经露头,王近山吩咐各小队注意,随时准备战斗。 日军此时一无所知,还在车上手舞足蹈的唱着歌,七零八落的歌声回荡在山沟里,掩盖住此时公路上不同寻常的静谧气氛。 一共13辆军车驶过,王近山一挥手,战士们纷纷举好钢枪,紧盯着自己的目标。当最后一辆日本军车驶进伏击圈,战斗打响了。 手榴弹等爆破武器率先被投掷出去,日军的车队歪七扭八被卡在了山沟中,车上众人惊慌失措,甚至忘记了反击。 王近山带头冲锋,五花八门的枪炮不间断的开火,射向那些大呼小叫的日军,3个多小时之后,战斗结束了,八路军清点战场,180名日军都被歼灭。 不过在搜剿战利品的时候,王近山没有找到预想中的物资,没有重型火力武器,只有十几只手枪,还有许多精致的佩刀。 “旅长,发现一本手册,里面有一张名单!” 王近山找来翻译看看写了什么,这才发现,这并非日军常规部队,而是冈村宁次组织的“战地观摩团”。 战地观摩团中至少是中队长以上的军官,还有一名少将旅团长和6名联队长,是日军精英中的精英。 冈村宁次特意从各个战场抽调的优秀军官,来太岳共同研究“剿共”的经验。冈村宁次野心不小,打算用一种叫做“铁滚式三层阵地”的新战法,消灭抗日根据地。 战地观摩团打头的人,是一位号称“战神”的日本少将服部直臣。这群所谓的日军“精英”,将中国军民视为无物,大摇大摆侵占中国领土,最后却被歼灭。 王近山“误打误撞”消灭了战地观摩团,打击了岗村宁次的作战战略,给日军部队带去了重击。 这次“意外”的胜利,是王近山精准判断,缜密布局,军民配合紧密,才能一击即中,成功完成伏击。 日军为自己的傲慢和嚣张,肆无忌惮的侵略和压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些日本军官的死亡,是抗日根据地取得的重大游击战胜利。 参考资料:寻找王近山伏击日军参观团的踪影.解放军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