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苏联刚解体50天,美军一艘核潜艇就悄悄来到了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母港附近,突然一艘钛合金的核潜艇快速上浮,狠狠的撞上了美军潜艇几乎将它顶出水面。拖回美国的潜艇一年后报废了! “那股从艇身传来的震颤,像被一头钢铁巨兽从海底掀翻,我们所有人都以为要沉进北冰洋了……”多年后,一位参与过1992年行动的美军水兵,在回忆录里写下这段惊魂经历。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仅仅50天后,美国海军就把算盘打到了俄罗斯家门口,当时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方舰队母港,这里藏着俄海军最后的核威慑力量。 美军认为新生的俄罗斯正陷入混乱,正是窥探机密的“好时机”,随后一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悄然启航,朝着摩尔曼斯克方向潜航,它的任务很明确,那就是贴着俄领海边缘,监听北方舰队的通讯,甚至试图摸清核潜艇的部署规律。 但美国人算错了一件事,俄罗斯可以暂时穷困,但绝不会把“尊严”拱手相让,要知道北方舰队的核潜艇部队,哪怕在军费断绝、补给短缺的困境里,仍有一批艇员坚守岗位。 当美军潜艇的声呐信号出现在警戒范围时,一艘“塞拉”级核潜艇迅速响应,这款潜艇浑身包裹着钛合金艇体,不仅能下潜到更深海域,还因材质特殊,极难被声呐锁定。 就这样在黑暗的北冰洋里,双方潜艇展开了一场无声博弈,美军潜艇仗着“隐身”优势缓慢推进,却没发现俄方潜艇早已在更深的水层咬住了它的轨迹,突然俄潜艇指挥官一声令下:“全速上浮!” 金属碰撞的巨响,在深海里格外瘆人,“塞拉”级就像一柄利刃,直直撞上美军潜艇的侧面,美军艇员后来回忆:“整艘艇猛地翘起来,仪器疯狂报警,管道里的水喷得到处都是,仿佛下一秒就要被顶出海面!” 撞击过后俄方潜艇迅速脱离接触,消失在黑暗中;而美军潜艇彻底乱了阵脚,指挥台围壳变形、龙骨出现细微裂缝,更可怕的是,多个舱室开始渗水。 后来勉强逃回美国港口的核潜艇,让工程师们倒吸冷气。钛合金的撞击力,像一把重锤砸在美军潜艇的“软肋”上:内部线路大面积损毁,动力系统近乎瘫痪,甚至连鱼雷发射管都被震得无法开合。 美国海军本想抢修,却发现修复成本堪比造一艘新潜艇,因为钛合金撞击造成的内伤,远比表面凹陷复杂,苦苦支撑一年后这艘曾被寄予厚望的“侦察先锋”,最终被拖进拆船厂,彻底报废。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的评论炸开了锅,有人翻出冷战时期“巴伦支海手术刀”的旧闻,感慨“俄罗斯对付挑衅的手段,永远这么硬核”,还有人调侃“美军以为捡漏,结果被俄式‘硬碰硬’教做人”。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军迷扒出“塞拉”级的钛合金黑科技,这种材质让俄潜艇能扛住更深的水压,也让撞击时的损伤更小,“相当于开着装甲车撞轿车,美军输得一点不冤”。 回望1992年的北冰洋,那场碰撞远不止是军事冲突,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就像刚经历风暴的巨舰,看似摇晃,却从未放下守护底线的决心。 美军的试探撞上的不仅是钛合金潜艇,更是一个民族刻在骨血里的倔强,哪怕只剩一艘能动的潜艇,也要把挑衅者撞得头破血流。 如今摩尔曼斯克的冰面依旧会被核潜艇撞出裂痕,美军的侦察也从未真正停止,但1992年的教训,始终像一根刺扎在美国海军心里:别以为俄罗斯会在混乱中低头,深海里的钛合金“铁拳”,永远等着教训那些妄图越界的人。 你觉得,如果现在美军再靠近俄港口,还敢低估俄罗斯的反击吗?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