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奶茶1块钱、外卖爆单到系统崩了,这谁顶得住?”有人说:从没见过这么大场面。但也

“奶茶1块钱、外卖爆单到系统崩了,这谁顶得住?”有人说:从没见过这么大场面。但也有人问:这热闹,能持续几天? 周六晚上,外卖平台的运营后台像过年抢火车票一样全线告急。美团的服务器在当晚六点前后短暂“宕机”,下单失败的截图瞬间刷爆社交媒体。 而引发这场混战的,却不是谁先发难,而是淘宝闪购率先扔出的500亿补贴“重磅炸弹”。 7月2日,阿里系的淘宝闪购高调宣布补贴计划,依托饿了么的履约能力与天猫供应链协同,目标在2-3个月内订单量追平美团,一个个红包撒得比天女散花还猛。 首日餐饮订单环比飙涨170%,中小商家订单暴增140%,那阵仗,连外卖骑手都说“这不是点单,是点兵点将”。 美团能忍?当然不能。7月5日直接反手给出“0元购奶茶”“满25减20”“18元无门槛”三连击,一时间,原价12元的茶百道奶茶只要1块钱,连汉堡王都加入“白菜价”行列。 晚上八点四十五分,美团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亿单,两个小时后强势拉升到1.2亿单,比2024年高峰多出整整三成。 餐饮外卖超过1亿单,创下全球单平台单日订单纪录,尽管订单量不等于用户数,可能存在重复下单,且包含商超、医药等非餐饮品类。 系统顶不住,骑手也快顶不住。奶茶店门口排队排出店外,堂食、外卖、自取一锅乱炖。 不少骑手表示,那晚配送费一单能拿到十几块,时薪破百不是梦,但也有人送到晚上十一点半才吃上第一口饭。 平台让你冲,商家让你等,消费者让你快,这活儿干着,真不比打仗轻松。但真正值得玩味的,不是流量的疯狂,而是这场战争背后的底层逻辑。 平台们已经不再指望靠一杯奶茶一份炸鸡挣钱,它们要的是注意力、是用户习惯、是一个“打开App就先点外卖”的入口级位置。 美团要守住地盘,淘宝要从电商突围,京东外卖则高调加入战场,以“0佣金”和百亿补贴,推动日单量一度飙升至2000万单,三方混战,局面胶着。 这场补贴大战,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但这次的火力配置,确实是“史无前例”。美团承诺三年内砸下1000亿,淘宝闪购也拿出500亿先声夺人。 前者喊出“卫星店计划”、后者整合饿了么资源,甚至连骑手社保、商家补贴、用户体验都被拉进了战局。 可热闹归热闹,问题也肉眼可见。用户一边在社交媒体晒战果,“13杯奶茶只花45块”“冰箱塞满外卖”,另一边投诉电话响个不停。 “优惠券失效”“下单失败”“商家缺货”轮番上演,好不容易点到的奶茶,送达时已经化成一杯常温糖水。 商家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蜜雪冰城那边说“上新三天卖掉半年备货”,但也有小品牌怒斥平台“吸血”,一单到手不到五块钱,连材料钱都不够。 有人说平台是在扶持中小商家,也有人说这是拿商家利润去养用户习惯。真相是:只有赢家才能分肉,其它人只能喝汤。 而平台自己呢?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流涌动。高盛发出预警称,饿了么年亏损或超400亿。 第三方测算显示美团补贴高峰期单日亏损达6000万-8000万元,阿里和京东也可能陷入百亿级亏损泥潭。 补贴虽然能带来短期流量,但长期看,这种烧钱模式根本难以为继。平台不是慈善机构,羊毛出在羊身上,总有一天,这笔账会摊到所有人头上。 而且,这场大战还暴露出一个更值得警惕的问题:技术系统的弹性,远远没跟上市场的野蛮生长。 7月5日那天,美团的服务器在订单暴涨中触发限流保护机制,部分区域下单失败长达一小时。 如果连订单峰值都无法承载,未来无人机配送、智能调度、AI客服这些“未来感”项目,只会是纸上谈兵。 说到底,这场补贴大战,拼的根本不是谁能扔出更多的钱,而是谁能在流量红利见顶的最后窗口期,率先完成生态闭环。 美团推“明厨亮灶”、打造“卫星店”,淘宝靠高频外卖引流到高毛利旅游和电商,京东则主打“堂食+外卖”的品质路线,三方都在试图构建一个更稳定、更有粘性的消费场景。 可问题是,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你可以让他为了一块钱奶茶多等半小时,但你不能让他每次下单都赌运气。 你可以用无限补贴吸引用户,但你不能指望用户永远不问性价比。今天能靠红包冲上热搜,明天就可能因体验掉粉无数。 而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这场“史诗级混战”还只是开始。高盛预测,补贴战可能会持续到九月,平台要面对的,不只是用户留存和商家合作,还有监管红线和合规转型压力。 骑手社保、平台佣金、算法公平,这些问题一个都绕不过去。 所以,别被1块钱的奶茶冲昏了头。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谁能在热闹之后留下来。短期的狂欢终将退潮,长期的护城河才是真正的底气。 这场战争,注定没有“永远的赢家”,有的只是,看谁撑得最久,谁能活到最后一轮。 参考:“没见过这么大场面”!外卖大战补贴升级,周末上演大爆单:能持续多久?——2025-07-07 07:55·澎湃新闻

评论列表

螞蟻々啃骨頭
螞蟻々啃骨頭
2025-07-08 01:13
能补贴那么多钱,说明这些平台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