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活到133岁,可匪夷所思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活到133岁,可匪夷所思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坏习惯”,一百多年来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主要信源:百度百科——龚来发   1995年的春天,贵州务川县茅天镇笼罩在薄雾里。

山间小路上,一支长长的队伍安静地行进,低沉的哀乐在山谷里回荡。

三百多户人家自发送行,送别一位被大家唤作“老祖宗”的老人——龚来发。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老人一生没有结婚,也没有自己的儿女。

村里这些为他送行的乡亲们,和他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那么,为什么这位无儿无女的老人能赢得全村人如此深厚的敬重,以至于被尊称为“老祖宗”呢?

答案藏在老人漫长的人生岁月里。

他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整整一百三十三个春秋。 1862年,中国社会风雨飘摇,普通百姓日子艰难。

龚来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为了让他能活下去,亲生父母忍痛将他送到了一位生活稍微宽裕些的姑姑家中寄养。

那正是南方地区饱受战乱之苦的岁月,许多人家破人亡,生活困顿不堪。

龚来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动荡中度过的。

小小年纪,他就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命运似乎对这孩子的考验还未结束。他十岁那年,姑姑和姑父相继离世,这个饱受命运捉弄的孩子再次失去依靠,彻底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一个十岁的孩子,根本没有能力独自谋生。

龚来发流落街头,靠捡拾残羹冷炙果腹。

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生活像水上的浮萍,毫无着落。

为了躲避乱世和饥饿,他逃进了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野外求生。

在那不见人烟的深山里,龚来发学会了一切都得靠自己。

他摸索着辨认哪些野果能吃,哪些野菜能挖,甚至学会了寻找植物的根茎来填饱肚子。

他和野兽同处一片山林,渐渐懂得了如何躲避危险。

寒冷的夜晚,蜷缩在简陋的山洞里,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和巨大的孤独。

那些艰难的日子,磨炼了他极其顽强的意志,也让他对“活着”二字格外珍惜。

四年的山林岁月,就像是向大自然讨教生存之道,他凭着这股韧性,硬是挺了过来。

后来,好心的乡亲们偶然发现了这个形单影只的年轻人,心生怜悯,将他从深山里带了出来。

特别是当地一户姓向的人家收留了他。

向家虽然不富裕,但温饱不成问题。

在那里,龚来发终于体会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他内心充满感激,手脚勤快,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他的勤恳本分,深深打动了向家所有人。向家的长辈向礼全,更是把他当成亲生孩子一般疼爱。 岁月悠悠,龚来发在向家一待就是几十年。

他一直没成家,把一生的时光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向家。

他亲眼看着向家慢慢兴盛起来,也亲眼见证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从旧社会的苦难,一步步走向新中国的光明日子。

更让人惊叹的是,龚来发竟然一直活到了一百多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从1962年开始,大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龚来发老人赶上了这安稳的好光景,亲身体验了新社会带来的种种变化。

他亲眼看着中国从昔日的积贫积弱,逐渐变得繁荣富强,内心百感交集。

时间来到1993年,中国老龄委员会组织了一项特别的活动,对国内的百岁老人进行确认。

这一次,人们惊讶地发现,生活在务川茅天镇的龚来发老人,当时已经131岁高龄了!

这在当时是全国确认的最长寿记录。

老人们被尊称为“长寿之王”的消息通过新闻传播开来,龚来发老人的故事也随之家喻户晓。

有人好奇地去拜访老人,想了解他长寿的秘诀。

老人分享了自己的生活,一辈子勤快,体力劳动是日常,吃的非常简单,主食是苞谷饭,配着家常菜蔬,难得吃上一回肉。

他的性子特别开朗,爱唱山歌,常常会哼哼几句,自己乐在其中。

他还喜欢到家附近的山坡上走走,爬爬山,呼吸新鲜空气。

乡亲们觉得,这些简单朴实的习惯,可能就是他能长久保持健康的关键。

不过,有个习惯让人感到意外,龚来发老人喜欢抽烟。

他常年随身带着一根竹制的烟杆,烟叶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晒干后再烤一烤。

他抽的是没有任何添加的土烟丝,每天都要来上几口,这已经成了他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

一般人都觉得抽烟对身体不好,可龚来发老人却像是特例,他这把年纪,看上去身体还挺硬朗。

这种“长寿之王”吸烟的现象,自然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兴趣。

一些专家学者推测,这可能和他的遗传基因,长期所处的山区生活环境。

1995年3月12日,龚来发老人安详地在自己的家中离世,去世原因是肝炎。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的老寿星,最终享年133岁。

龚来发老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故事。

他漫长的年岁,也引发了人们对“长寿”的思考。想要健康长寿,其实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关键在于保持一颗愉快的心,用乐观的心态去过日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即便有些小嗜好,只要整体生活规律、心态平和,照样有机会活得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