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2000年,我陆航部队从俄罗斯进口6架直升机,其中4台很快出了问题,老毛子专家花

2000年,我陆航部队从俄罗斯进口6架直升机,其中4台很快出了问题,老毛子专家花了2个星期也没找出原因,却被一个初中毕业的士兵修好了。航空公司出40万年薪聘请他,部队为留他修改编制! 2000年那会儿,中国陆航部队刚从俄罗斯弄来6架米-17直升机。这玩意儿在当时算得上先进货色,部队上下都指望它能给战斗力加点分。可没飞多久,麻烦就来了——6架里有4架出了故障。仪表盘跟抽风似的乱闪,自动驾驶仪直接歇菜,飞行员都不敢随便起飞。这问题可不小,部队赶紧联系俄罗斯厂家,把专家请过来查原因。 俄罗斯专家来了,一帮人带着工具在机库里折腾了整整两星期。零件拆了一堆,线路测了无数遍,可就是找不出毛病在哪儿。到最后,他们甩下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可能是机件耦合问题,多飞几次兴许就好了。”这话一出,中方人员都傻眼了,这不等于让飞行员拿命去试飞吗?谁敢这么干啊! 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个叫芮银超的士兵站了出来。这家伙初中毕业,在部队里干的是特设师的活儿,平时就负责直升机的维护和检修。他听完俄罗斯专家的结论,皱着眉头直摇头。他跟领导说,同批次的直升机里另外两架没啥问题,说明这故障不是普遍毛病,肯定有具体原因。他想上手试试,领导知道他技术不错,就点了头。 芮银超干活可不是瞎碰运气。他钻进机舱,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查,耳朵听着声音,手摸着震动,硬是靠自己琢磨出了门道。经过好几天的努力,他终于揪出问题——液压舵机里有个零件坏了,信号传不下去。他赶紧申请换了个新的,装上去后亲自盯着试飞。结果呢?仪表正常,飞行员平安落地。这活儿干得漂亮,连俄罗斯专家都服气,说他的技术顶尖。 这事儿要搁别人身上,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但芮银超的故事还没完。他能干成这事儿,跟他一路走来的经历分不开。他1971年出生,家里条件一般,爹妈开个小饭馆,想让他接手。可他从小就惦记着当兵,16岁报名参军,体检没过;17岁再试,名额没了。直到1989年,18岁的他才终于进了陆航部队。刚入伍,他被分到炊事班,天天跟锅碗瓢盆打交道,跟直升机八竿子打不着。 他不甘心啊。白天干完活,他就借来高中课本,晚上点着煤油灯啃数学、物理,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抄。没事就往维修基地跑,蹲旁边看技师怎么拆零件、装设备。后来通过函授,他硬是拿了个大专文凭。领导见他这么拼,就把他调到维修基地学机务维修。这活儿可不简单,机械、电学、航空原理,哪样都得懂。对一个初中文化的人来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可芮银超就是不服输。他每天早上早起一小时背书,中午摸零件,晚上画电路图,硬生生磨了十年。他把每架直升机的构造摸得门儿清,光听声音就能知道哪儿不对劲。部队里管他叫“特设师”,他还记了一堆笔记,把碰到的故障都整理出来,后来编成一本《疑难故障排除汇编》,成了维修工的宝贝。战友们都说他是“飞行员的保护神”,领导也对他赞不绝口。 2000年修好那4架直升机后,芮银超的名声传开了。外面好几家航空公司听说了这事儿,跑来挖人,直接开出40万年薪。这在当时可是天价,谁听了不心动?他却没走,选了留在部队接着干。部队也明白这人不能放手,特意改了编制,给他弄了个一级军士长的头衔。这待遇在全国都不多见,可见他的本事有多大。芮银超这人,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