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这趟欧洲之行,说话方式明显变了调门。
不再绕弯子,不再用那些云山雾罩的外交辞令,直截了当把话挑明。
为啥这么干?
因为发现跟有些欧洲人说话,含蓄、中庸那套行不通。
他们历史课本薄得很,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理解近乎空白。
跟他们谈深层次的东西,好比对着不懂乐理的人讲古琴韵律,纯属鸡同鸭讲。
与其费劲解释,不如把实力和立场明明白白摆上台面——这样他们反而听得清楚些。
乌克兰这盘棋局,中国的态度摆得很实际。
中国不能接受俄罗斯在战场上彻底失败。
原因不复杂:一旦俄罗斯垮了,美国抽出手来,下一个火力全开对付的会是谁?
答案不言自明。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没有撸起袖子大规模援助俄罗斯。
如果真那么干了,这场仗可能早就打完了。
中国走的是中间一条窄路:既不能坐视俄罗斯崩盘,也不能真下场把水彻底搅浑。
访问期间,有个插曲挺耐人寻味。
欧盟外长博雷利(注:原文“卡拉斯”应为博雷利)的一些言论,显得对基本的历史经纬和国际格局认知相当浅薄。
中方不得不花了足足四个小时,给她“补课”,梳理清楚一些关键问题的历史脉络和现实逻辑。
这场景,多少暴露了部分欧洲决策者知识储备的苍白。
谈不拢怎么办?中国这次没光动嘴皮子。
直接宣布对原产欧盟的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一收就是五年。
这动作信号明确:欧盟不能总想着单方面占便宜,光想从中国市场捞好处,却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付出对等的诚意。
中国不打算无限期等待下去。
在中国看来,当前欧盟的领导层,缺乏战略定力和独立判断能力,在关键问题上总被牵着鼻子走,离真正的“战略自主”还差得远。
指望这样的欧盟主动调整政策、公平相待?
希望渺茫。
这次欧洲之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外交风格的某种转变。
面对理解鸿沟和利益冲突,不再执着于让对方“悟”,而是直接亮“牌”。
面对复杂的乌克兰局势,选择了一条务实的中间路线,力求微妙平衡。
对于欧盟只想索取、不愿公平交易的习惯性姿态,则用关税行动给出了清晰回应。
同时,与部分欧洲政要的交流也显示,双方在历史认知和现实判断上的差异,远比想象中巨大。
这趟行程,与其说是寻求突破,不如说是一次现实的摊牌。
它表明,当含蓄遭遇隔膜,当中庸被误读为软弱,清晰表达自身实力与核心关切,或许才是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当对方沉迷于“傻白甜”式的幻想,用现实的算盘珠子拨回去,才能让对话真正落到地面上。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道理归道理——界限划清,反而省去许多无谓的纠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