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不是乌克兰和俄罗斯谁赢谁输的问题了,而是两边都开始像特工片一

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不是乌克兰和俄罗斯谁赢谁输的问题了,而是两边都开始像特工片一样互削神经中枢。 7月5日,俄国防部挂出通告:过去24小时,击落乌方无人机超100架,分布在十几个州,连莫斯科都被划进了战区。就连俄航局都通知多个机场临时停飞。但几乎同一时间,乌军通报说,他们对沃罗涅日州的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军用机场发动袭击,已“成功削弱俄军空袭能力”。 按乌军的说法,那地方部署着苏-30SM、苏-35S和苏-34,滑翔炸弹仓库中弹,一架教练机受损。 有没有打中作战核心还不确定,但乌方这招反打的时间点很精准,就在俄方刚刚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空袭的次日,500架无人机加导弹一波轰炸,刚落地喘口气,乌军就翻身抽了回去。 表面看,这是典型的“你打完我打”战术互搏,实则更深的东西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乌军那些打进俄本土的无人机,并不是乌克兰境内发射的,大概率是渗透进去再就地组装、发射的。简单说,就是乌军已经能在俄罗斯腹地内“安静布雷”。 这就不是纯军事问题了,这是内线问题。乌无人机不是在边境盘旋,而是直接出现在莫斯科上空。 你说靠从哈尔科夫飞过去?那怕不是“开局送人头”。真打得这么准,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有庞大的境内渗透网络,要么俄境内已经烂到一定程度,有人通风报信,有人配合执行。 现在问题不是俄军防不防得住,而是他们连“要防谁”都搞不清。 这场战争早就不是前线拼火力,而是后方比情报。7月4日乌方斩俄军副司令的消息刚出,转头俄军就扔出两枚伊斯坎德尔导弹,点名打掉了乌军第110机械化旅的旅长、参谋长和副旅长,旅部三把手一锅端,顺带还带走了30多个军官。 这种打击方式,不像常规轰炸,更像清算会场。 按俄方节奏,一般打击集结地一枚导弹就完事了,这次直接上双弹,摆明了是“预判型斩首”。不是碰巧打中,是有人告诉你,他们几点在哪儿开会。 这就又回到上一个问题:谁在提供这些信息?无人机能飞进俄本土,导弹能精准打中乌军指挥部,靠的都不是GPS,是人。是背后的情报渠道。 乌军这边旅部被灭,几乎可以确定是有人卖了会议信息;而俄军机场频繁被袭,航班停飞,滑翔炸弹被点燃,也同样不是一架无人机飞进来就能搞定的。 这已经不是两个国家打仗,而是两个国家互相“开后门”。 而更诡异的是,双方都默认这个剧本。 你打我机场,我就打你指挥部;你给我上“斩首”,我就回敬一轮“团灭”。现在没人再装,谁都明白:对方的作战能力本身没被摧毁,但信息系统已经开始松动,渗透越来越深,连谁在开什么会、哪个库房装了炸弹,都有人在偷偷告诉敌人。 战争的形态,已经从“看谁弹多”走向“看谁背后人干净”。 此时此刻,美国人又来了。 7月5日,特朗普接受采访时大谈普京“很专业,成功应对了制裁”,但转头话锋一转:“我对俄罗斯,比对伊朗还要强硬。” 这不是夸,是拐弯抹角地放风:下一轮制裁准备好了,只看哪天上桌。你以为这是美俄缓和?不,刚通完话没两天,特朗普就把话说满了。 他不是只给普京打了电话,还紧接着和泽连斯基聊了一通,后者称“谈得很好,感谢美国继续支持乌克兰”。 很明显,美方已经重新在调兵遣将,一边给俄罗斯上压力阀,一边给乌克兰上兴奋剂。 而特朗普这番话的另一重信号是:美对俄并不准备留情,反而是在把“情报战”这把火越烧越旺。换句话说,乌克兰本土打得如何,甚至不如俄境内还能不能维持基本秩序来得重要。 所以现在俄乌战场最要命的,已经不是东线失守,而是本土不稳。特别是对俄罗斯而言,那些无人机和导弹未必打穿多少战略目标,但“打进来了”这件事,才是最要命的。 前线输一城,叫战损;后方炸一机场,那是政治震荡。 没人会在这场仗里一夜赢下所有。但现在,乌军已经把战争的节奏从一线压到了俄本土,把震动从军事扩大到安全,从安全扩大到政权稳定。你以为俄罗斯怕战损吗?不,它怕的是一觉醒来,发现有人在自己后院放火,还是自己人递来的火种。 下一阶段打的不是武器,是信任系统,是后方是否干净,是会不会有人“顺手一拉”就把战线撕开。 而这局,已经不只是俄乌了,美、北约的指纹早已按在情报战的每一寸刀口上。 这场仗还能打多久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离停火越近,越不会平静收场。剧终前,一定还要掀一场更狠的。谁撑不住了,谁才下场。

评论列表

信念de锚
信念de锚 1
2025-07-08 04:35
祈祷和平!给双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