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民进党大罢免之战提前缴械投降?赖清德今天突然无预警叫停“团结十讲”中的第五讲,形

民进党大罢免之战提前缴械投降?赖清德今天突然无预警叫停“团结十讲”中的第五讲,形同自认“挂帅亲征”的“王炸”都没用。尤其,当赖清德“杂质说”引发岛内各界强烈反弹,当“726出来投不同意,我杂质我骄傲”的口号迅速传播,意味着大罢免形势正在极速翻转,对民进党越来越不利。

赖清德亲自下场推动大罢免,不到没形成助力,反倒成为凝聚蓝营反罢的破口,负面冲击越来越大,此前民进党内已经传出让赖清德停止“团结十讲”,未料今天就讲不下去。不过,由此断定他彻底束手就擒为时过早。

其实,大罢免案第二阶段连署蓝绿31比0,民进党表面上气势如虹,绿营甚至乐观的预估7月26日罢掉6席国民党“立委”轻而易举,甚至预估可罢掉10席,但说到底,也显示民进党动员能量已经到了天花板,盛极而衰成为“强弩之末”,赖清德下场无法激起更大的火花。

蓝绿气势反转大概有三个原因。首先,罢免正式成案后,进入第三阶段投票后,国民党“立委”不再有顾忌,为了保住席位,不再坐以待毙,开启正规军的作战模式,当成一场正式选战来打;其次,赖清德“团结十讲”成为“争议十讲”,“杂质说”更成功凝聚蓝营支持者怒火,连绿营内部都出现杂音;最后,台北市前副市长彭振声夫人跳楼自杀的不幸事件,更激起岛内社会的悲愤,刺激投反对罢免的投票意愿。

不过,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大罢免”尚未定局,蓝营不可大意,不能高兴太早。民进党向来信奉“割喉割到断”,太早。离罢免投票还有最后三周,这将是“割喉战”拼刺刀的最后时刻,避免误判、避免犯错的一方,才能真的笑到7月26日。

有蓝营人士分析,民进党、挺罢方除继续大唱“抗中保台”主旋律外,绿营手上应还有三张王牌。一是“连署抄袭”争议,日前已收押国民党组发会副主委,未来是否继续向上发展,例如收押组发会主委许宇甄或以上层级,强化选民“组织犯罪”的印象,是第一个变数。二是罢团不断高喊“擒贼先擒王”,国民党“立院”党团总召傅崐萁可能是民进党主攻方向。对绿营而言,处理傅崐萁显然是“打击面小,影响面大”的理性选择,也能成为修补罢免破口的一步。三是虽然“立院”延会到8月底,被讥为“保护伞”开满开好,但是针对罢免激战区的“蓝委”而言,司法恐怕仍是最大的变数。

赖清德的“杂质说”与“其余人口说”对台湾社会及大罢免政治行动的负面影响,本质上是民进党通过制造对立、操弄意识形态来巩固权力的策略性失败。

赖清德声称要通过选举罢免“打掉杂质”,将与自己政治立场不同的在野党乃至普通民众污名化为“杂质”。这种言论暴露其清除异己的意图,被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斥为“政治大清洗”。更讽刺的是,民调显示近八成台湾民众认为民进党才是真正的“杂质”,凸显其言论的反噬效应。 台“行政院”官网将占台湾人口96%以上的汉人归类为“其余人口”,刻意淡化汉族主体地位,将仅占2.6%的原住民族群与外来人口单独列出。这种分类方式被批评为“去中国化”的认知作战,企图从文化根源上割裂台湾与大陆的血缘联系。国民党民意代表林沛祥讽刺称,若按此逻辑,“干脆改成我们都从火星来的”,一针见血指出其荒谬性。 赖清德的“杂质说”与“其余人口说”,本质是民进党为巩固权力而采取的极端意识形态操弄。然而,这种将政治对手污名化、将多数族群边缘化的做法,引发社会反弹与民意逆转。在“大罢免”投票临近之际,赖清德的言论已成为反对者的动员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