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

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山战场前线,眼看探亲假就要结束,刘亚玲直接给领导写信,称自己在前线不回去了,领导得知后勃然大怒,以党性要求其回来,可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刘亚玲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把她托付给村里的亲戚抚养。尽管家境清贫,养父母却对她特别关心,哪怕家里条件紧张,也咬牙供她读书。 刘亚玲从小就懂事,放学后帮着干农活,晚上借着油灯看书。村子里有位老医生常给乡亲看病,她总是跟着帮忙,从小就喜欢医护这行。 1981年,刘亚玲考上了军医大学的护理专业。那时候,她在学校里学习特别用功,专攻创伤和外科护理,成绩一直很优异。她还经常看一些战地医护的书,南丁格尔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 毕业时,她原本有机会去北京的大医院工作,环境好,工作稳定,但当时边境战事紧张,前线医疗资源十分紧缺,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生命很容易失去。 她心里难受,决定放弃北京的工作,主动申请去云南文山附近的军医院。 到了文山医院后,她努力工作,但医院离前线还有一段距离,伤员送来时往往已经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她多次申请能直接到前线去救治伤员,但因为年轻又是女孩子,一直没被批准。 到了1986年春天,她终于按规定请了探亲假,借口回家探亲,背着药箱偷偷跑到了老山前线。 前线的情况非常艰苦,医疗条件极差,战士们伤得严重,还得忍受炮火。 刘亚玲一到那里,就立刻投身到紧张的救护工作中,清洗伤口、缝合、包扎,甚至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帮战士处理伤口。炮火炸得很近,她却依然冷静,救了许多战士的命。 探亲假快结束时,医院发来催促她回去的信,甚至以党性原则要求她回到医院。但刘亚玲毫不动摇,直接给医院写信说自己不回去了,哪怕被开除党籍也要坚守前线。 领导们气得不行,派人去劝她,她的坚决态度让他们无可奈何。最终,前线领导看到她的付出和重要性,支持她留在医疗站。 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医疗站差点被炸塌,刘亚玲腿上中弹片划伤,血流不止,她没停下来,继续为伤员抢救,最后因失血过多晕倒。 她的拼命精神感动了许多人,1987年,她荣获一等功,被战友们称为“战地女神”。 战争结束后,她没有停下脚步,回到军医大学深造,专门钻研烧伤和皮肤外科,技术越来越娴熟。1990年,她成为西安西京医院的主治医生,处理过很多复杂手术,受人尊敬。 不过,她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乡农村的乡亲们。农村医疗条件差,村民看病很不方便。2005年,42岁的她辞去城市医院的工作,回乡开了家小医院,用低廉的价格为附近几十个村庄的人服务。 她不仅亲自看病、做手术,还经常用自己的钱帮经济困难的病人垫付费用。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贴心人”。 2013年,她被评为“最美乡村医生”,获央视表彰。医院墙上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老山前线一女神,战时忧国今忧民”。她依然低调,诊室里放着她当年在战场上的旧照片,边缘都磨破了。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她又与退役老兵合作开了消毒液厂,支援武汉防疫。无论何时何地,她始终在为别人着想,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责任和善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刘亚玲用一生证明了医者的担当和坚守;周女士的遭遇提醒我们善良也需要制度和社会的保护。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像刘亚玲那样,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同时也希望社会能给所有行善者撑起一把安全伞,让善良不再孤单,让坚守不被辜负。 信源:百度百科——刘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