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一旦战事大规模爆发,我国必须死保的城市——济南

如果把中国版图比作一张巨大的棋盘,济南就是那枚钉在棋盘中央的“铜钉”。它北接京津冀,南望长三角,西连中原粮仓,东通日韩门户,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一旦战事爆发,济南绝不是可守可不守的普通城市,而是必须死守的“战略心脏”。

济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589年,齐晋鞌之战在此展开,奠定了春秋后期“晋强齐弱”的格局。到了南宋,济南成为宋金拉锯的最前线。1128年黄河改道后,它虽失去黄河天险,但因“四面环山、中有平野”的地形,反而成为南北争夺的“锁钥”。金朝在此设山东东路,治所就在济南;蒙古灭金时,曾三次血洗济南城。明朝时,济南又因守将铁铉的“诈降计”得名“铁城”。

从军事角度看,济南地处齐鲁交界,北依黄河、南靠泰山,是南北交通要冲。古人评价它“守一城而控山东,控山东而制中原”。从经济角度看,济南因运河与黄河水系成为北方商贸枢纽。宋代曾巩治理大明湖后,这里出现了“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繁荣景象;元代后,小清河与京杭大运河联通,使其成为盐运中心;1904年自开商埠后,引入近代工商业,德国设计的火车站和钟楼穹顶成为远东地标。

近代以来,济南的价值依然被看重。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1912年,津浦铁路贯通,两条铁路在济南交汇,使其成为“华北铁路十字路口”。1928年,日军进攻济南时进行血腥屠城,目的就是为了切断国民政府从南方调兵北上的通道。

今天的济南,依然是中国北方最关键的“交通枢纽”。京沪高铁与胶济高铁在此交汇,济南西站日均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济南国际机场开通120多条国内外航线,货邮吞吐量连续5年增长;高速公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3小时车程能覆盖京津冀、中原、山东半岛三大经济区。

济南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的“物流动脉”上。全国三分之一的粮食、四分之一的煤炭、五分之一的钢材都要通过这里的铁路、公路、港口转运。一旦战事爆发,济南的军用机场、铁路编组站、公路枢纽能快速集结兵力,向华北、华东、中原三个方向同时投送。此外,济南还是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拥有20多个国家级数据中心,战时能支撑全国八分之一的网络通信。

经济方面,2022年济南GDP突破1.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9位、北方城市第2位。它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中国重汽的卡车占全国市场的两成,济南二机床集团生产的大型压力机占国内汽车冲压线的七成,浪潮集团的服务器出货量高居全球前三。这些企业一旦转为生产军用物品,能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坦克底盘、装甲板、军用计算机。同时,济南的粮食产量稳定在290亿斤以上,相当于3000万人的口粮;齐鲁制药的抗生素产量足够全国一半的需求。济南的应急储备体系覆盖全市,粮食储备库能存100万吨,食用油储备1.5万吨,肉类储备4000吨,足够全市居民吃3个月。

济南的位置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经济结构轻重结合,既能支撑前线作战,又能保障后方生计。它还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防御体系,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后可起降大型军用运输机,跨黄桥隧与轨道交通网络增强了军民融合运输的效率。济南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了济南都市圈联防联控格局,提升了区域整体防御效能。

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深受人民认可。大明湖、千佛山等都是人民心目中的文化图腾。这种文化自信能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助力军民齐心协力战胜困难。1948年济南战役时,济南人民从各方面支持解放军,帮助解放军打败敌人。如今的济南人民同样有着高昂的本土情结,战争一旦打响,我们的军队必然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支持,从心理上压倒敌人。

正是基于以上所有原因,济南成为战争打响后必须保护的城市。只有保护住济南,才能保住北方的战略支点,赢得战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