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斩首俄司令!自己被打着满地找牙!   一声剧烈的爆炸,把俄罗斯少将米哈伊尔·古德

斩首俄司令!自己被打着满地找牙!   一声剧烈的爆炸,把俄罗斯少将米哈伊尔·古德科夫的命生生震断了。   这位被普京亲自提拔、被视作“未来国防部长”的海军副司令,最终没死在远方的战壕里,而是倒在了距离前线几十公里的指挥所中——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十几名高级军官。   讽刺的是,导火索竟可能是一通再平常不过的“报平安”电话。   古德科夫,出身军人家庭,毕业于精英军校,作战经验丰富,从太平洋舰队的普通军官一路做到旅长,在叙利亚和乌克兰都打过硬仗,还拿到了“俄罗斯英雄”勋章。   普京曾当着镜头夸他“把办公室搬到了前线”,谁知这句话竟变成了现实的讣告。三月刚刚上任海军副总司令,不过短短126天,他就成为俄乌战争中第15位阵亡的俄军高级将领。   这场袭击的精确程度几乎令人毛骨悚然。据说乌军之所以能锁定目标,是因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打了通电话回家——“妈,我在库尔斯克挺好的。”   这一句温柔的问候,在被乌军电子侦察系统截获之后,迅速被分析定位。随之而来的,是几百公里外呼啸而来的四枚美制ATACMS导弹。   混凝土掩体根本扛不住这种战术级精准打击,更何况导弹还带了集束弹药,一次倾泻几千颗子弹药,足够把整个指挥所变成焦土。   一通电话成了死亡通牒,几分钟的信号暴露,换来的是数百万美元高精武器的精准致命打击。这已不是勇敢与否的问题,而是时代的碾压。   古德科夫这样的将军也许勇猛,也许懂战术,但再强的个人意志也敌不过信息时代战场的“透明化”。   在乌军已经高度数字化、分散化部署的背景下,俄军似乎仍沉迷于“将军亲临一线”的英雄叙事。可今天的战争,早已不是靠吼一嗓子、冲一波就能赢的年代。   一个高阶指挥官如果不能摆脱一线思维,反倒成了战场上最脆弱的靶子。   技术可以解释导弹怎么来的,但不能解释为什么俄军还会一再重蹈通讯泄密的覆辙。从士兵用手机打电话,到高级军官集体聚在一个指挥所里开会,这不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系统性问题。   俄军似乎还没真正意识到,今天的战争不是拼数量,而是拼数据。指挥官的生死,有时候只取决于一条短信、一个语音通话。   信息化战场要求精准与冷静,而指挥官却往往陷于老思维中不能自拔。也许古德科夫的牺牲并非只是个人悲剧,而是俄军整体困局的一个缩影:工业时代的指挥理念,还能撑多久?在一个打个电话就能被精准制导的时代里,战争的胜负,真的是靠“冲锋在前”决定的吗?   或许,这才是对未来所有军队最刺耳、却也最真实的警告。

评论列表

信念de锚
信念de锚 6
2025-07-05 19:47
信息化落后而已!
百姓5
百姓5 5
2025-07-05 23:29
俄罗斯海军副司令有7个,死一个无所谓,乌贼死去的将军有几百个[得瑟]
用户10xxx14
用户10xxx14 2
2025-07-06 00:59
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