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李在明低头了!再不止损,韩国真就保不住经济了。中方的反制,虽然来得晚了五天,但一

李在明低头了!再不止损,韩国真就保不住经济了。中方的反制,虽然来得晚了五天,但一出手就让人明白:这不是儿戏。

6月26日,韩国政府突然宣布对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厚板征收21.62%的反倾销税,为期五年,这一动作看似强硬,实则是韩国在中美博弈夹缝中的无奈之举。

此前,美国施压韩国提高本土钢铁行业关税,否则就恢复对韩汽车高税率,韩国政府为了安抚美国,同时保护国内钢铁企业,只能选择对华开刀,但他们没想到,中方的反制虽然迟到五天,却精准命中要害。

6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来自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尼的不锈钢钢坯及不锈钢热轧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期限再延五年。

这一措施并非临时起意,而是2019年启动的反倾销调查的延续,中方依据WTO规则,在评估后决定延续征税,既合法合规,又展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此刻,韩国经济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2025年第一季度GDP萎缩0.2%,青年失业率处于近年高位,主力产业出口连续数月萎缩,钢铁内需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半导体和汽车出口也因中国市场需求疲软而大幅下滑。

李在明上任后推出30万亿韩元追加预算,重点扶持半导体和AI转型,试图通过产业升级挽救经济,但效果有限。

中方的反制对韩国钢铁和半导体产业造成了直接冲击,浦项制铁作为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其不锈钢厚板对中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35%。反倾销税加征后,浦项制铁的出口成本大幅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

更严重的是,中方还限制了稀土出口,而韩国半导体生产所需的多晶硅、锗、镓等材料70%以上依赖中国,三星西安工厂和SK海力士无锡工厂的生产线因此面临停滞风险,这两家企业占全球NAND闪存和DRAM内存产量的42%和50%。

面对经济困境,李在明不得不调整策略,他派遣国会代表团访华,频繁推动AI与新兴技术合作,对中国企业开放考察计划。

在6月10日与中方的通话中,李在明几乎全盘接受了中方提出的要求,包括不在台海问题上跟随美国表态,谨慎处理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问题,恢复文在寅时期的对华经贸合作框架。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李在明已意识到韩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必须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然而,李在明的妥协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对韩国的施压从未停止,特朗普威胁对韩国汽车征收25%关税、对钢铁征收50%关税,韩国国内保守派也对李在明的对华政策不满,指责其“亲中卖国”,在这种内外压力下,李在明的实用主义外交面临严峻考验。

韩国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2025年5月,韩国青年失业率高达9.8%,创历史新高,首尔街头抗议不断,民众要求政府停止玩火,改善经济状况。

李在明的支持率虽然在执政满月时达到58.6%,但这主要得益于其推出的消费券和经济刺激计划,若无法在短期内扭转经济颓势,民众的支持可能会迅速流失。

中方的反制不仅是对韩国贸易壁垒的回应,更是对国际规则的维护,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的贸易保护措施都将损害多方利益,韩国若继续跟随美国对华施压,最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李在明必须清醒认识到,韩国的经济命脉攥在中国手里,只有务实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未来,李在明政府能否顶住来自美国及本土既得利益集团的双重压力,将直接影响中韩贸易关系能否顺畅修复,对于产业链深度融合、市场高度依存的两国来说,贸易摩擦只是阶段性阵痛,但理性的制度化博弈反而更有助于形成长期规矩。

无论是税率争执还是产业协议,本质上检验的,都是两国处理矛盾和管控风险的能力,李在明若想保住韩国经济,就必须在中美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继续在大国博弈中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