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7月4号,在金砖峰会召开前夕,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和埃及总统塞西也已经确定不会前往

7月4号,在金砖峰会召开前夕,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和埃及总统塞西也已经确定不会前往巴西参会,沙特、阿联酋的出席级别也存在不确定性,那么这背后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伊朗缺席的核心矛盾,在于伊以冲突与核协议谈判的双线拉扯。2025 年 6 月,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大规模空袭,直接导致伊美核谈判陷入僵局。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通话中强硬表态:「只要以色列继续袭击,伊美谈判永远不可能」。这种局势下,伊朗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军事威胁,而出席金砖峰会可能被解读为示弱。 其实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伊朗对金砖机制的战略疑虑。尽管 2024 年伊朗曾高调宣布加入金砖,并计划与俄罗斯签署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但 2025 年的现实却让伊朗陷入两难。 一方面,金砖扩员后沙特、埃及等国的加入,稀释了伊朗在中东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美国通过阿曼斡旋的核谈判仍存变数,也许是伊朗担心在国际场合过度曝光会削弱谈判筹码。 埃及总统塞西的缺席,折射出经济危机与外交困境的双重压力。2025 年埃及面临外汇储备枯竭、粮食价格飙升等多重危机,塞西政府不得不将重心放在国内稳定上。 与此同时,埃及与伊朗的长期对立也影响其决策,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埃及在中东事务中与伊朗存在结构性矛盾,若与伊朗同时出席金砖峰会,可能引发沙特等盟友的不满。 尽管埃及于 2024 年加入金砖,但该国长期依赖美国军事援助,在人权、民主等议题上与西方立场接近。这种策略,使得埃及在金砖框架下难以完全融入发展中国家阵营。 此次缺席,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美欧的一种「政治表态」,避免因过度靠拢金砖而触怒西方。 对于沙特和阿联酋的「暧昧态度」,本质上是能源利益与美国施压的博弈结果。沙特王储小萨勒曼在峰会前夕高调出席欧盟峰会,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签署自贸协定。 这种「弃金砖而投欧盟」的举动,背后是沙特与俄罗斯的能源竞争。沙特希望通过减产抬升油价,而俄罗斯为缓解经济压力坚持低价售油,这种矛盾在金砖框架下难以调和。 美国的干预也同样关键。2025 年 5 月,沙特与美国签署价值 1420 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并承诺向美国投资 6000 亿美元,这种「金元外交」实质上是对美国的「投名状」。 在伊朗核问题、红海航运安全等议题上,沙特仍需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因此在金砖峰会的参与度上选择「降级处理」,避免刺激美国。 阿联酋的犹豫则源于经济利益的权衡。作为中东金融中心,阿联酋既想通过金砖拓展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又不愿因过度对抗西方而损害自身国际地位。 这种策略在阿联酋的外交传统中屡见不鲜 ——2024 年加入金砖时,阿联酋就曾强调「不参与任何对抗性联盟」,此次降低出席级别,正是这一立场的延续。 此次金砖峰会中东国家的集体缺席,不仅让金砖峰会的代表性受损,更折射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秩序重构中的集体困境。既想摆脱西方霸权,又难以割舍与西方的利益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