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市场持续分化、传统渠道边际效应逐步递减,促使许多企业开始转向新渠道探索与建设。近期,国内知名的卤味品牌“绝味鸭脖”便开启了自己的“渠道结构优化”,绝味旗下海纳百川事业部与国内头部零售采购平台“蚂蚁商联”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意图以“商超渠道+卤味熟食”的新零售模型,打开卤制品销售新场景。
从发展战略上看,此次合作的关键点在于“资源整合”。目前,蚂蚁商联拥有超过100家成员企业,超过9000家门店,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具备广泛的商超渠道覆盖力。而绝味鸭脖则拥有21个中央工厂、2000多台冷链车辆、3000条冷链线路,以及覆盖超380个地级市的供应链体系。在“48小时鲜食直达”的保障下,绝味能够将以“鲜、香、麻、辣”为核心卖点的卤味产品,精准投放到具备稳定客流的零售终端。
因此,二者的合作可视为一种“双向嵌套式互补”,商超端获取了标准化、高周转率的引流品类,食品企业则借助对方渠道网络完成低成本铺设,从而降低对单一直营/加盟模式的依赖。对于正处于转型节点的绝味鸭脖而言,这类资源互联方式或将成为其“脱离开店红利依赖”的重要抓手。
当然,绝味鸭脖之所以有能力切入商超场景,离不开它长期以来构建的冷链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绝味日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94亿元,同比增长94%,显示出其基本盘的稳健。以“当日订单、当日生产、当日配送”为核心机制,绝味鸭脖可在4℃恒温、50%湿度的环境中,将产品精准投递至各类零售终端,最大程度减少损耗,确保消费体验。
而卤味熟食之所以适合商超场景,核心在于其消费逻辑具备“即买即食、高复购、高毛利”三大属性,天然契合商超“引流+利润”双重目标。此外,卤味作为典型的“情绪食品”,其购买往往具备高度随机性和场景依赖性。因此,能否精准卡位用户在“商超即食”场景中的需求,是绝味鸭脖将标准化品类打造成“微即食”核心品类、在商超生态中构建起独立品类势能的关键。
不过,此次绝味鸭脖“商超合作”本质并不在于复制门店体系,更像是一种B端分销逻辑的升级,在“品牌直供+标准配送+场景打通”的框架下,用更轻量的方式探索增量空间。如果绝味食品能将这一模型不断打磨,优化至“低成本+快复制+高协同”的状态,其“熟食连锁平台化能力”便有望从C端延伸至B端,成为其未来增长的重要一环。
整合来讲,此举不仅是绝味食品在B端渠道拓展上的一次关键跃进,也反映出绝味鸭脖对于卤味产品“场景属性”与“即时消费趋势”的重新定位。在流量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下,它既是绝味对传统门店体系的结构性补充,也是将核心能力向B端输出、实现经营模式延展的重要手段。可以确定的是,卤味行业的“下一战场”,或许已经从街头巷尾转向了“货架之间”。
转自:新尧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