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离奇!”浙江杭州,一女子要买一套90平的房子,她查房产信息时吓的不轻,竟发现自

“离奇!”浙江杭州,一女子要买一套90平的房子,她查房产信息时吓的不轻,竟发现自己名下,莫名其妙多出一套房,而且是跟一位姓“单”的男子共有,丈夫对她怒目而视,怀疑她背叛了自己,那个人还跟她共筑爱巢,女子觉得自己太冤了,真相让人始料不及。

杭州萧山的田女士计划买房,在查询房产信息的时候,意外发现自己名下竟然多了一套房子。不过,凭空多出来的这套房子,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惊喜,而是带来了不少麻烦。

对田女士来说,买第二套房本是件添丁进口般的大喜事,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谁知去房产中心查询名下资产时,一个晴天霹雳当头砸下:系统里清清楚楚地显示,她名下竟然有两套房。

这套凭空多出来的房子,她既没见过,更没买过。这桩“天降横财”非但没让她高兴,反而瞬间将她卷入了一场家庭风暴。

丈夫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沉了下去,猜疑的种子开始疯长,一句“这该不会是别人给你买的?”让夫妻关系一度降至冰点。她压根不认识房产证上那位“单先生”,这口从天而降的黑锅,背得实在冤枉。

家庭矛盾还只是开始,更现实的麻烦是钱。因为名下这套“幽灵房产”,她再购房就成了二套房,契税直接从1%飙升到3%,里外里要多花整整18000元。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错误,代价却是真金白银。

就在田女士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尘封多年的模糊记忆忽然闪现。她想起娘家村里,似乎确实有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姑娘,后来嫁给了一个姓单的男人。

而这套多出来的房子,恰好是湘湖家园的回迁房,登记时间正是2008年。一连串巧合,把线索指向了一个几乎不敢相信的真相,田女士想方设法联系上那位单先生,对方听闻此事也满是错愕。名字一样可以理解,身份证号总不会错吧?可偏偏就是错了。

原来,2008年当地房产部门集中办理回迁房产权证时,不知何故,将一份不属于单先生妻子的、也就是田女士本人的户籍证明,错误地与这套房产关联了起来。

审核人员大概是图省事,看名字一样就想当然地录入系统,并未严格比对身份证号。十五年前一次漫不经心的操作,就此埋下了一颗离谱的定时炸弹。

真相大白,可田女士的烦恼远未结束。她多次请求单先生夫妇配合办理更正手续,对方却总是口头应承,行动上却一拖再拖。

这一拖,就是一年多。直到媒体介入,记者直接联系上单先生,他才终于松口,承诺会尽快抽出时间去不动产中心处理。至此,这桩荒唐的事件,才算迎来了解决的曙光。

这件事看似是个人间的乌龙,背后却牵扯出清晰的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错误,有权申请更正。田女士作为直接受害者,这项权利毋庸置疑,而单先生夫妇作为房产的实际主人,他们的书面同意是更正的关键。

单先生在明确知晓错误后,他拖延一年多的不配合,客观上放任了田女士的损失持续存在,这种消极不作为,甚至可能构成侵权。

田女士的维权路径其实很清晰:她完全有权要求登记机构立即纠正错误,并可以向登记机构或单先生夫妇主张赔偿那多出来的1.8万元契税,以及为此事耗费的各种维权成本。如果协商不成,一纸诉状告上法庭,也是她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武器。

田女士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她个人的糟心事,更是对整个不动产登记系统严谨性的一次拷问。它提醒我们,房产信息登记绝非小事,任何环节的一个小疏忽,都可能对一个人的财产、信贷、税务甚至家庭关系,造成蝴蝶效应般的冲击。

这也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在处理同名同姓这类情况时,必须将身份证号作为最核心的校验标准,加强审核,堵住漏洞,从源头上杜绝类似的乌龙事件。

同时,作为普通人,这件事也算是个提醒,在进行重大财产交易前,不妨主动查一查自己的信用和财产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总好过平白无故替别人背锅。

信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