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汉代农业与主要科技成果

🟣水利工程 秦汉时期,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置都水长,掌管全国的水利灌溉。汉代水官制度日益完备,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水利专员,还赋予地方官管理水利的责任。汉武帝时,特别重视水利建设,在关中和西北等地修建了一大批重要的水利工程,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先后修建了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水利工龙首渠修建过程中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程。从地下穿过商颜山,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并渠法在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有研究者认为今天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就是由西汉时期的“井渠法”演化而来。白渠建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 年),因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开凿而得名。白公建议的主要内容是:“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白渠建成之后,其与北部的经过六辅渠改造后的郑国渠形成引泾灌区的南北两大干渠,形成了较为持续稳定的旱地农区的大型浇灌系统,使得渭北地区农田获得丰产,建成了西汉时期以长安中心的重要农业经济区。 🟣生产工具 铁铧:是耕犁破土的锋刃;擗土,是耕犁的翻土器。两者组合,能将耕起的土块破碎和翻转,更适于耕翻土地和开沟作垄。 直辕犁:由耒耜发展而成。犁的结构一般由铧、床、栓、辕、梢、箭等部件构成,铧呈等腰三角形,是铁铸的翻土利器:犁前接长辕,辕首置横木为轭,轭压两牛颈上。其特征是犁辕是直的。 耧犁:是西汉武帝时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推广,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楼车不仅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下种、覆土等作业,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同时还能保证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一致,便于出苗后的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使得播种的质量也得以提高。 耦犁。包括由改进了的犁铧、与之相配合的犁壁、结构比较完整的犁架,以及双牲牵引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牛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