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保险代理”新骗局:高收益诱惑下的“保险”陷阱——中国人寿寿险洛阳分公司“以案说险”系列之四

身边24小时 2025-07-04 10:37:23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俊峰通讯员刘晓民

今年的7月8日是第13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围绕“爱和责任保险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年度主题,中国人寿寿险洛阳分公司坚守“保险为民”情怀使命,继续推出“以案说险”系列宣传。

案件回顾:

李女士(化名)经老同事推荐,结识了“资深保险代理人”张某。张某在微信群中频繁发布“限量高收益保险产品”,宣称“保本保息”、“年化收益超8%”,并展示伪造的保险公司公章文件和宣传单。在高额回报和熟人推荐的双重诱惑下,李女士先后向张某指定的个人账户转账45万元,购买了两款“增额终身寿险”。她收到了电子版“保单”,看似正规。

然而,三个月后李女士联系张某时,对方已失联。致电保险公司后,她震惊地得知:公司从未发行过此类产品,保单编号系伪造。45万元养老钱血本无归,这是一场典型的以“保险代理”为名的非法集资骗局。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的四步攻心术

1.精心伪装:假冒正规保险代理人或机构,利用伪造证件、文件甚至办公场所营造“专业可靠”假象,骗取信任。

2.高利诱惑:虚构根本不存在的“高收益、保本”保险或理财产品(如年化8%以上),以“内部额度”、“限时抢购”为噱头,利用投资者逐利心理。

3.熟人作案:通过亲戚、朋友、同事等熟人关系渗透推广,利用人情信任降低受害者警惕性,使其放松核实。

4.资金转移隐匿:最关键一步!诱导资金转入其控制的个人账户或空壳公司账户(而非保险公司对公账户),资金迅速被转移隐匿。提供的合同、保单均为伪造。

消费提示:

1.严核资质身份

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官网或APP核实代理人身份及产品真伪。要求出示有效执业证书,并登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或使用“金事通”APP查询代理人资质。警惕纯线上“隐身”代理。

2.看透收益陷阱

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承诺“保本高收益”(尤其远超市面低风险产品)的产品保持高度警惕。

了解保险收益特性:分红险收益不确定,万能险结算利率浮动,投连险风险自担。

3.死守资金流向红线

唯一的安全通道:正规保费必须支付到保险公司的对公账户!

高危信号:要求转账至个人账户、其他公司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要立即停止!这是诈骗核心特征。

核对账户名称:确保收款户名与保险公司官方名称完全一致。

4.警惕“人情单”

即使亲友推荐,也必须独立核实资质与产品。真正的亲友会支持你核查风险。

5.主动举报维权

遇可疑情况或诈骗,立即收集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等),向公安机关(110/96110)报案,并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派出机构或12378热线举报。

中国人寿寿险洛阳分公司提醒您,金融安全无小事,非法骗局常换新衣。唯有擦亮双眼,坚守“核实资质、警惕高收益、严控资金流向”三大原则,才能有效识别披着“保险代理”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护住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面对诱惑时多一分冷静,转账前多一道核查,就能为你的财富筑牢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