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70 年,陈独秀 58 岁的女儿陈子美身绑 5 个空油桶,带着小儿子偷渡香港

1970 年,陈独秀 58 岁的女儿陈子美身绑 5 个空油桶,带着小儿子偷渡香港,9 个小时后,母子俩奇迹般抵达目的地,哪知,刚上岸就遇到警察,陈子美很是沮丧,不料,警察的举动让她大感意外。 陈子美是陈独秀的女儿,说起陈独秀,大家都知道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灵魂人物。可到了晚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窘迫,让这个家庭也跟着风雨飘摇。陈子美1912年出生,是陈独秀与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的孩子。她上面有几个哥哥,家里孩子多,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陈独秀晚年去世后,家里的情况更是一落千丈。陈子美长大后,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结了婚,生了几个孩子,生活却始终被贫困和动荡裹挟着。 到了1970年,陈子美已经58岁,按理说这个年纪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可她却不得不带着小儿子冒险偷渡。为什么呢?那得从当时的大环境说起。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大陆正处于特殊时期,经济困难,生活物资匮乏,尤其是广东一带,很多人都听说香港那边日子好过,吃得饱穿得暖,还有机会翻身。于是,偷渡成了不少人眼里的“出路”。陈子美虽然是陈独秀的女儿,但她没啥特权,日子过得跟普通人一样苦,甚至更艰难。她带着小儿子逃出去,也是被逼到了绝路,想给孩子找条活路。 陈子美的婚姻经历也不顺。她早年嫁了个男人,生了几个孩子,那年头,广东农村的日子本来就苦,家家户户都得精打细算才能填饱肚子。陈子美作为一个母亲,眼看着小儿子瘦得皮包骨,日子看不到头,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更别提她还有陈独秀女儿这个身份,虽然听着光鲜,可实际上没给她带来啥好处。 她不是没想过别的办法,但那个年代,能干啥呢?种地收成不好,出去打工也没门路,政策又严,偷渡虽然风险大,可好歹是条活路。听说香港那边有亲戚朋友接应,到了就能找活干,她咬咬牙,决定拼一把。她不知道前面等着她的是啥,但她知道,再不走,母子俩可能连饿死的力气都没了。 1970年的某一天,陈子美带着小儿子开始了这场冒险。偷渡不是啥新鲜事,那几年广东沿海偷渡的人不少,有人游泳,有人坐船,还有人像陈子美这样,用点简单的东西当浮具。她找了五个空油桶——这玩意儿听着挺土,但那时候能弄到这东西就不错了。她用绳子把自己和小儿子绑在油桶上,趁着夜色,悄悄下了水。珠江水流急,风浪大,九个小时在水里漂着,对一个58岁的老太太来说,简直是拿命在赌。 为啥用油桶呢?一来是这东西浮力够,二来是她能弄到的就这点家当。她也不会游泳,全凭一股子狠劲儿撑着。小儿子年纪小,也帮不上啥忙,只能紧紧抓着她。这九个小时里,她得一边稳住油桶,一边护着孩子,还得防着被水流冲散。中间肯定累得不行,但她没得选,回头就是死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漂。 九个小时后,陈子美和儿子终于摸到了香港的岸边。那一刻,她估计是又累又喜,觉得自己熬出来了。可还没喘口气,就看到几个警察朝她走过来。她心里一沉,完了,这么辛苦逃出来,咋刚上岸就被抓了呢?她听说过,偷渡被逮住是要遣返的,遣回去不仅没活路,可能还得挨罚。她满脑子都是绝望,心想这命咋就这么苦。 可接下来,事情却完全出乎她的意料。警察没抓她,也没骂她,反而问了问她和孩子的情况,见他们饿得不行,还拿了点吃的给他们。这态度让陈子美傻了眼。她本来以为警察会把他们赶回去,可这些警察居然没那么绝情。后来才知道,那几年香港对偷渡者的政策没那么严,尤其是对老弱妇孺,有时候会睁只眼闭只眼。陈子美运气好,碰上了几个心软的警察,他们没把她送回去,反而让她留了下来。 到了香港,陈子美总算松了口气。她没啥技能,也不会讲粤语,初来乍到日子肯定不好过。不过,她毕竟是陈独秀的女儿,脑子不笨,又肯吃苦,慢慢在香港站住了脚。据说她后来靠给人做点杂活养活自己和儿子,日子虽然清苦,但好歹不用再挨饿。小儿子也在香港长大,后来有了自己的生活。陈子美没啥大出息,但她用命拼来的这条路,总算没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