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乌克兰这次被击落的F-16有点滑稽,准确地说是被累死的。   6月29日,乌克兰

乌克兰这次被击落的F-16有点滑稽,准确地说是被累死的。   6月29日,乌克兰空军传来个让人唏嘘的消息:一架美国给的F-16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时坠毁了,飞行员马克西姆·乌斯季缅科中校牺牲。   说起来有点荒诞,打下来这架几千万美元战机的,不是俄罗斯的王牌飞行员,也不是什么先进导弹,而是几架廉价无人机——更直白点说,这F-16是在追着无人机打的时候,活活“累垮”了。   四周前,乌克兰刚用“蛛网行动”来了波以小博大:117架单价才500美元的FPV无人机,藏在卡车的移动木箱里跑了4000公里,突然袭击了俄罗斯远东的两个空军基地。   卡车靠近目标后,木箱远程打开,无人机像蜂群一样冲出来,直接报销了俄军3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4架图-22M3轰炸机,连伊万诺沃机场一架全球仅存9架的A-50预警机都没逃过。   乌克兰花几万美元,换了俄罗斯几十亿美元的装备,克里姆林宫气得骂这是“恐怖主义”,但更多的是被打蒙了。   俄罗斯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猛。24小时内,152个乌克兰目标遭空袭,从工业区到无人机作坊全被砸了。苏-34战斗轰炸机从150公里外扔制导炸弹,炸了北约弹药库;“伊斯坎德尔-M”导弹精准端了第聂伯罗钢管厂的车间。   这波报复的核心,是俄罗斯靠工业产能堆起来的“无人机海”战术——他们那个被乌军叫“小摩托”的“天竺葵-2”无人机,月产量突破5000架,每天上百架往乌克兰飞。   俄军算盘很精:用数量优势耗死乌克兰昂贵的防空系统。   这招看着简单粗暴,却特别有效。F-16每次升空拦截,连人带弹得花几百万美元;一枚“爱国者”导弹更是贵得吓人。   俄军就是要用数不清的“小摩托”,逼得乌军战机频繁起飞、防空系统不停开机,加速装备磨损和弹药消耗。   他们甚至玩起了“蜂群组合拳”:先派12架无人机诱骗乌军防空系统暴露位置,接着就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精准打击。   乌斯季缅科中校最后一次飞行,就赶上了俄军477架“天竺葵-2”蜂拥而至。他开着F-16迎上去,在导弹打光前连续击落了7架无人机。   但F-16标准挂载只有6枚空空导弹,打完之后,第8个目标来了,他只能用机炮硬扛。用战斗机机炮打无人机,就像拿高射炮打蚊子,效率低还特危险。   大概率是近距离开火时,战机撞上了无人机爆炸的碎片,或者被强电子干扰弄失控了,悲剧就这么发生了,连弹射系统都没来得及启动。   这是乌克兰损失的第四架F-16,也是2025年坠毁的第三架,其中三架都是在拦无人机时折的。更扎心的是,F-16平均每架次要应对15到20个目标,早就超出设计极限了。   培养一个乌斯季缅科这样的飞行员得近两年,补一架F-16也得好几个月,这么个消耗法,人和装备都成了“易耗品”。   西方给的F-16原本被当成扭转战局的希望,但现在看,在俄罗斯靠工业产能砸出来的“无人机海”面前,几十架先进战机根本不够用。   泽连斯基也一直喊着让美欧多给“爱国者”,因为他明白,光靠战斗机硬抗,防线迟早被耗穿。   乌斯季缅科中校的牺牲,可能会让乌克兰和盟友重新想想这场战争的逻辑:是继续用贵装备换便宜无人机,直到耗光最后一架飞机?还是收缩防线保关键目标,让其他地方暴露在空袭下?   个人再英勇也补不了体系的漏洞,如果找不到更便宜高效的拦截手段(像激光武器或反无人机系统),再从根上打击俄罗斯的生产链,那这次F-16被“累死”的悲剧,说不定只是乌克兰防空体系崩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