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当了!”2001年,美国一招让我国堆积如山的己内酰胺产品变成废品,中石化的几位资深技术人员正感到绝望之际,一个人的出现改写了结局。
有时候吃亏是福,但要记住,比如,美国曾通过四大粮商,把我国的大豆生产给彻底击败,现如今,我国牢牢把控住自己的饭碗,无论美国人再怎么在小麦、大米上做文章,我们都能强硬回击,把美国人打的落花流水。
但其实除了大豆,在21世纪初,一个不怎么令人注意的东西,也被美国人坑了我们一把。
这玩意儿叫己内酰胺,它虽然是个不怎么起眼的有机化合物,但工业生产离不开它,一些齿轮、轴承、医疗器械和绝缘材料的生产,都需要用到它。
而当时谁生产己内酰胺的技术最成熟呢?当然是美国了,美国人当年不光自己生产己内酰胺,还把一些老旧的生产产线,售卖给其他国家。
因此,在这其中,美国人就算计起来了,因为他们看中国不顺眼,一直想打压中国的发展势头,于是就对己内酰胺的生产动了歪脑筋。
他们先是非常痛惜地跟我们的中方采购人员说,现在己内酰胺生意不好做了,但中美的交情摆在那里,我们愿意给中国分享技术,把最高端的生产线,低价卖给你们。
当时,我方谈判人员不疑有他,因为那个时候,美国人对待中国人还是很友好的,双方也没有互相竞争的理由,于是,就真的大胆采买了美方的己内酰胺生产线。
但是,中国的工厂刚刚把这些产线用于生产不久,美国人就微微一笑,开始在他们国内,搬出另一套生产设备,而这套生产设备明显比老设备高级,不仅工艺好,生产出来的己内酰胺品质高,不仅如此,还能减少对原材料的浪费。
这样的产品推向市场,注定就会以极低的价格,霸占整个己内酰胺的消费市场,中方这时已经用老设备,生产出很多己内酰胺成品了,就算以美国人的己内酰胺价格低价售卖,也是个亏本买卖。
这一场,是我们败了。由于那时中方生产了大量己内酰胺成品,大量卖也卖不出去,用也用不完的老式己内酰胺,对中国的一些工厂来说,就是砸在自己手里了,中国这次可赔大了。
但有时事情就是这样,被人算计并不可怕,你要站起来,努力完善自己,把自己变强大,强大到让敌人感到害怕,这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别人算计。
当时中科院的几位老科学家,尤其是闵恩泽院士,就是这么想的。
闵恩泽很快主动出来收拾局面,他一边建议国家去扶持帮助,那些生产出大量己内酰胺成品,却卖不出去的企业,帮他们度过难关,一边开始投入己内酰胺的研究,誓要自己打造出一个生产工艺,比美国人还要好的产线来,让美国人也吃一吃亏。
说干就干,在政府人员外出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时,闵恩泽带领自己的团队,自力更生,没日没夜地做实验,搭建生产平台,最终在经历过上万次失败后,闵恩泽院士拿出了他们团队的最终成果。
新的己内酰胺产线,先是在闵恩泽的安排下,小规模投入生产,等到第一批新产线下来的己内酰胺,拿到闵老手上后,闵老一拍大腿,喊道:“成了!”
而他手上的己内酰胺,不仅生产成本极为低廉,质量还特别优异,最重要的是,对原材料没有浪费,更绝的是,整个生产过程,完全属于绿色生产范畴,根本对环境造成不了什么污染。
这说明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中国很快凭着这个新产线,对美国展开了新一轮进攻,我国国内很多被美国坑惨了的企业,也很快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在新产线下,中国产的己内酰胺产品,把美国人打的节节败退,不久后,美国人的己内酰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被我们压缩的极为渺小,中国还真的靠着闵恩泽院士的帮助,彻底出了一口恶气,一时间,把美国人打的可谓是“妈都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