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邱清泉在战斗中阵亡,留下了一张罕见的老照片,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上衣被解开,身上露出了几个弹孔,据记载,他是在逃跑时被机枪扫射击毙的。 邱清泉这人,搁在国军里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号。1902年,他生在浙江永嘉一个穷裁缝家里,小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脑子灵光,硬是靠读书翻了身。1916年小学毕业时拿了个第一,1921年又以第二名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毕了业。次年,他考进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一边打工当家教一边啃书本。那年月,上海大学可是革命思想的大本营,校长是国民党大佬于右任,老师里还有不少左派,邱清泉在这儿被点了一把火,觉得自己得干点大事。 1924年,他听了于右任的鼓动,跑去广州考黄埔军校,进了第二期工兵科。在学校里,他跟着部队平过广州商团叛乱,打过东江战役,崭露头角。1925年毕业后,他当上少尉排长,立马投进惠州战役,干得不错,升了中尉。北伐战争一开打,他跟着第四军上阵,汀泗桥、武昌、南昌这些硬仗都少不了他,战功攒了一堆。到了1928年,他当上第九军营长,后来又混到团长,1932年还干过鄂豫皖“剿匪”政训科长,次年调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当少将处长,风头正劲。 1934年,邱清泉被派到德国柏林陆军大学镀金,跟古德里安学了装甲战那套新玩意儿。1937年回国,正赶上抗战爆发,他先在教导总队当参谋长,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都掺了一脚。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那一仗,他带着新编第二十二师跟日军死磕,迂回包抄,硬是把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给弄死了。这仗打得漂亮,他得了四等宝鼎勋章,升了第五军副军长,还落了个“邱疯子”的绰号——因为他打仗不要命,脾气也火爆。 抗战后期,1944年,他带着部队换上美式装备,参加滇西反攻,拿下龙陵,打通滇缅公路,又是一功。不过,这人也不是没毛病。他管兵管得狠,动不动就体罚,手下没少嘀咕他。但话说回来,那年头当兵的,谁还没点臭毛病?他打鬼子确实下了真功夫,这功劳抹不掉。 可到了1949年,淮海战役这道坎,他没迈过去。那是国共最后的大决战,国民党这边被解放军围得死死的。邱清泉管着第二兵团,手底下有五军、七十军这些精锐,加起来十多万人。可到了12月初,陈官庄那儿,粮食没了,子弹也快打光了,兵的心都凉了。他本来想带着部队突围出去,可12月2日第五军第四十五师被围,他急着去救,结果拖了两天,错过了撤退的好时候。12月6日,解放军把杜聿明那30万大军彻底锁死,跑都没地儿跑。 1月9日晚上,解放军冲进核心阵地,邱清泉带着特务营死守照壁据点,来回跟敌人抢地盘。到了10日凌晨,他看守不住了,决定带着兵团部和警卫营往南冲,想跟第二百师会合。那天晚上黑咕隆咚,部队在烂泥地里挪,枪声炮声响成一片。结果走到花小庙附近,解放军的机枪火力铺天盖地扫过来,邱清泉躲都躲不及,胸口中了好几枪,当场就没了气。 仗打完,解放军收拾战场,找到他的尸体,上衣被掀开,胸前七个弹孔,血糊了一片。这张照片后来流传开来,成了他最后的模样。有人说他自杀,想给自己留个忠义的名声;可更多的说法是,他在逃跑时被机枪扫死的。解放军的记录里写得清楚,遗体上那么多弹孔,哪像自杀的?再说那场面,突围时乱成一锅粥,谁还有心思摆pose自杀?十有八九,就是跑的时候没跑掉,撞上了枪口。 邱清泉这辈子,算得上是个有能耐的家伙。从穷小子到黄埔军校,再到抗战名将,他靠自己一步步爬上来。昆仑关那一仗,确实给中国人争了气。可他也不是啥完美人物,治军太狠,脾气太爆,到了最后淮海战役,手下兵都快撑不住了,他还硬着头皮往前冲,结局挺惨。这人的一生,有光彩也有瑕疵,说他是英雄吧,他有短板;说他窝囊吧,他又真干过硬事。历史这东西,就是这么复杂,看你咋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