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3年9月,李世民在庆善宫宴请群臣,尉迟敬德入席时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勃然大怒,当场发作。江夏王李道宗见状,急忙上前劝解,却被尉迟敬德一拳打在脸上,一只眼睛几近失明。李世民拂袖而去,再见尉迟敬德时,当面敲打道:“我以前责怪刘邦杀功臣,但看到你屡犯国法,我才明白杀韩信彭越不是他的错!” 李世民的这番话,如同九月的寒霜,瞬间浇灭了尉迟敬德心中的全部怒火。 他猛地跪倒在地,冷汗浸透了后背。他戎马一生,杀人无数,从未怕过什么,但皇帝的这几句话,让他感到了发自骨髓的恐惧。 因为尉迟敬德知道,“杀韩信彭越”,对一个开国功臣来说,意味着什么。 宴会刚刚开始,气氛融洽。尉迟敬德大步流星地走进来,扫了一眼席位,脸色立刻沉了下去。 他发现,有别人的位次,居然排在了他的前面。 尉迟敬德当即对那人吼道:“我跟着陛下一刀一枪打天下,九死一生,你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坐在我的上席?” 这声怒吼让整个宫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战战兢兢,不敢作声。 这时,素来以谦和宽厚著称的江夏王李道宗站了出来。他既是皇室宗亲,又是战功不俗的将领,由他来劝解最为合适。 李道宗端着酒杯,走到尉迟敬德身边,温和地说道:“鄂国公,何必为这点小事动怒?有话慢慢说,不要扰了陛下的雅兴。” 然而,正在气头上的尉迟敬德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 尉迟敬德只觉得李道宗是在替别人说话,是在当和事佬,这让他更加愤怒。他一把推开李道宗,想都没想,一拳就挥了过去。 这一拳,正中李道宗的面门。 李道宗当场血流不止,身子一晃,险些栽倒。 等他再抬起头时,一只眼睛已经淤青,几乎失明。 满座皆惊。谁也没想到,尉迟敬德竟敢在皇帝的宴会上,对一位前来劝解的亲王下如此重手。 龙椅上的李世民脸色铁青,他一言不发,猛地站起,拂袖而去,将一屋子的尴尬,留在了身后。 一场喜宴,不欢而散。 尉迟敬德的骄横,彻底触碰了李世民的底线。 几个月前,太子李承乾刚刚因为谋反被废,这让李世民心力交瘁。他深刻地意识到,再强大的帝国,也经不起内部的动荡。 所以,他设立凌烟阁,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其中,这既是表彰,也是一种暗示:你们的功劳,我记在心里,但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要守天下。 守天下,靠的是规矩,是法度。 而尉迟敬德在宫宴上,当众殴打一位劝架的宗室亲王,这已经不是脾气不好的问题了,这是对国法和皇权的藐视。 因此,当李世民再次召见尉迟敬德时,便出口敲打说:“我以前责怪刘邦杀功臣,但看到你屡犯国法,我才明白杀韩信彭越不是他的错!” 这句话让跪在地上的尉迟敬德直感后背发凉,冷汗直流。 李世民的话是在告诉他:过去的功劳,已经封赏过了。未来的日子,是君就是君,是臣就是臣。若再不守规矩,韩信和彭越,就是你的下场。 从那天起,尉迟敬德像变了一个人。 他开始闭门谢客,不再与任何人交往。 不久,他又向李世民上书,请求退休养老。 此后,尉迟敬德每日在家中炼丹服药,研习道法,彻底远离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