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43年,王光被日军施暴,惨叫声持续了几个小时,天一亮,村民就连忙赶来为收尸,

1943年,王光被日军施暴,惨叫声持续了几个小时,天一亮,村民就连忙赶来为收尸,但就在这时,一个东西突然掉了出来,大家看到的那一瞬间都哭了...... 1943年冬天,山西的天阴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雪下了一整夜,村子里静悄悄的。天还没大亮,几个胆子大的村民推开门,脚下咯吱咯吱,全是厚厚的积雪。有人突然发现,村口的雪地里多了一行血迹,从树林那头蜿蜒过来。等大家循着痕迹找过去,就在河道旁,看到了她——王光。她躺在雪里,脸都快冻僵了,身上衣服破破烂烂,一点血色都没有了。没人敢先动手,大家都愣住了。 其实村里人都认识王光。她生前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说话温温和和,但做起事来,谁也拦不住。小时候家里穷,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她爹脾气暴,妈死得早,哥哥又早早没了,家里全靠她。可再怎么咬牙,家还是垮了。爹把她卖去地主家当丫头,王光小小年纪就吃遍了苦头。没吃饱过几顿饭,被打骂也是家常便饭。有一年冬天,她不小心打碎了个花瓶,直接被关进柴房。夜里太冷,她瑟瑟发抖,硬是撑到半夜才摸黑跑了出来。 逃出来之后,她在路上饿得快撑不住了,还好遇到了一对好心的夫妇。那俩人没孩子,看王光可怜,把她领回家。说起来命运挺怪,她在那家过得安稳了几年,第一次有了温饱,第一次穿上新衣裳。最让人羡慕的是,养父母居然舍得让她去学校念书。王光可真争气,成绩好得出奇。她一边念书一边给村里画抗日标语,有时候还跟着宣传队去唱戏。嘴上不爱说,但心思多着呢。 等到日本兵闹得越来越凶,日子一天比一天紧张。王光那股倔劲又上来了。村里人都往外跑,她偏要留下帮忙。那时候她才十七岁,已经成了妇女救助会会长,还当了党员。组织上让她去带头,教姐妹们做鞋、缝军衣、给前线送粮。白天拉着妇女忙得团团转,晚上回家点灯熬油写宣传稿。她常说,“咱女人能干的事多着呢,可不能光想着窝在家里。” 有一回,村里传来消息,说有女干部带着队伍进山了,王光就是其中的主心骨。她会教大家识字,还能组织文艺队排节目,闹得全村老少都知道她。敌人来扫荡,王光第一个站出来疏散老人和孩子。大家有时候怕得不敢出门,她却能安慰得大家安下心来。说真的,那时候村里不少老人都觉得这姑娘能熬出头。 谁都没想到,这样的人日子却那么短。她和苏志乾结婚的时候,村里人都去喝喜酒。革命年代哪有什么隆重仪式,两个人一碗热汤就算过了。两口子很恩爱,干起活来都比别人有劲。后来王光肚子慢慢大起来,身边人都说她要过好日子了。可好景不长,1943年那场扫荡彻底改变了一切。 那天夜里,日军闯进村子,枪声混着哭喊,把人惊得直哆嗦。村干部让大家赶紧撤,王光二话不说就主动要求去引开敌人。“我跑得快,你们快带人撤。”她说完拿着枪就冲了出去。真就像一阵风,她一边朝天开枪一边朝反方向跑。敌人被她吸引走了,后面的人总算安全撤了出去。 谁知道,王光半路被子弹打中了腿。日军追上来把她活捉了。很多年后,村里老人提起那天的事,还会嘟囔一句,“要是她不回头,该多好……”日军押着她回了营地,把她绑在木桩上拷打。村里有见多识广的老人偷偷瞧见了,说那些日本兵又鞭打又上刑,问她八路去了哪,她什么都不说。后来,有人听到她在骂人——没哀求过一句。日本兵火气更大,竟然割了她的鼻子、耳朵,还把舌头割了。王光流了一身的血,但没松过口。直到后半夜,才没了声音。 等天快亮,日军撤了。村民们还是鼓起勇气去收尸。雪地上到处是血迹,大家抬着王光的遗体回村,准备给她换衣服安葬。谁都没想到,正给她换衣服时,一件小肚兜从怀里掉了出来。肚兜上都是血,布料旧得发黄,线头歪歪扭扭,一看就不是新买的。有人一下子哭出声来,“她怀着孩子呢!”那一瞬间,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掉泪的。女人们抱着那肚兜,边哭边骂日本鬼子,男人们站在一旁,憋着红了眼圈。那场景,村里好几年都没人忘得了。 其实大家这才回想起来,王光最近总爱攒些碎布头,还常常一个人在夜里缝东西。谁都没问过她为什么,倒是有小姑娘偷偷说,“她是在给娃做衣服呢。”没想到,娃还没出生,人就没了。村里人用土把她和那件肚兜一起埋在村口。有人觉得,那肚兜比啥都珍贵。后来村里有女娃出生,老人都会让她们学缝肚兜,说是“辟邪”的,其实谁都知道,是想留个念想。 村里一直流传着王光的故事。有人说,她是为抗日牺牲的女英雄;也有人说,她就是个苦命女人。这事被送到县里,后来她的名字刻在了烈士碑上。很多年过去,还是会有人拿着鲜花到她墓前,默默站上一会儿。肚兜后来被送到县里的纪念馆,展柜前总有参观的人。解说员会指着肚兜轻声说,这就是王光给未出世孩子留下的遗物。大家听了都挺沉默,有人悄悄抹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