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只给了10天期限,要求中国取消稀土限制,王毅4个词斩钉截铁。6月25日,中方外长王毅会见美方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对中美关系用四个词进行阐释,表明了合作大于对抗的态度,而反观美方则是越来越急切,想着在十天内解决稀土问题。 美国这次玩得挺急。6月25日,白宫给中国下了个10天的“最后通牒”,要求取消稀土出口限制。可这边,王毅外长会见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时,只用了四个词就把话钉死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四个词看着温和,实则把美国的“极限施压”套路给拆得干干净净。 先说美国为啥急。他们军工体系里87%的主战装备都得靠中国稀土,像F-35战机的精密元件、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核心材料,没稀土根本转不动。更要命的是,美国本土稀土矿开采出来还得运到中国精炼,自己连分离重稀土的技术都没有。之前美国国防部投了4亿多美元建加工设施,结果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量产,产能还不到中国的零头。现在他们稀土储备撑不了几个月,眼瞅着生产线要停摆,能不急吗? 可王毅的四个词,每个字都带着中国的底气。“相互尊重”摆明了态度:别想着居高临下谈条件。美国之前对盟友都加20%以上的关税,转头又来逼中国让步,哪来的脸?“和平共处”更是直接点破美方的矛盾——一边在科技领域搞“小院高墙”,一边又想在稀土上占便宜,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则划出了底线:中国愿意谈,但得是平等对话,不是你说停就停、说加就加的霸凌模式。 再看中国手里的牌。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咱们这儿,从开采到加工形成了完整闭环。更绝的是,中国还主导制定了“零碳稀土”国际标准,把稀土供应和绿色经济绑定,逼着美国跟着咱们的规则走。美国想搞替代?开发深海稀土得突破日本的技术瓶颈,电子垃圾回收又面临成本难题,短期内根本行不通。就算他们砸500亿美元重建供应链,也得10到15年才能见效,黄花菜都凉了。 美国的10天期限,说白了就是虚张声势。他们前脚施压,后脚就有德国奔驰、日本丰田这些企业扎堆来中国谈合作。为啥?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稀土的不可替代性不是靠关税能打破的。就像2010年中日稀土禁令,中国一收紧,稀土价格直接飙涨5倍,日本车企叫苦不迭。现在美国的处境比当年日本还惨,毕竟他们的军工体系对稀土的依赖更深。 王毅的四个词,其实是给美国指了条明路:想解决问题,就得放下身段。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从来不是针对正常贸易,而是反制美国的技术封锁。就像伦敦谈判时,中国给美国车企发了6个月的临时许可,但明确排除军工用途,还要求提交最终用户承诺书。这种“精准管控”既回应了合理需求,又守住了国家安全,比美国的单边制裁高明多了。 说到底,稀土博弈的本质是规则主导权的争夺。中国通过技术代差、产业链闭环和绿色标准,已经把稀土从资源变成了地缘政治工具。美国要是继续搞对抗,只会让自己的高科技产业越来越被动。而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晚清,在稀土这张王牌面前,咱们有足够的底气说:“谈判,可以;威逼,没门!”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从王毅说出四个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