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评价一本书,我们要从它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条件出发,细加考察,才能正确估计它的历史价

评价一本书,我们要从它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条件出发,细加考察,才能正确估计它的历史价值。“四大名著”大体都是这样。 《三国演义》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国是战国,不断打仗。罗贯中能用变化多端的手法描绘出一系列战役战斗,没有雷同的。从指挥统帅的战略,到军师的谋略,再到将士的英勇,或者中间穿插几个蒋干、张松式的滑稽人物,至今读起来也会觉得精彩。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长征前,王明教条主义猖獗。高层一些人从上海跑到瑞金,还批评教员不懂马克思主义,不懂打仗。有人对他说:你只看过《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你的办法根本不适合现代战争了。我们要学苏联红军正规化! 教员是否用《三国演义》指挥打仗,这个不好讲,不过他的著作里能看出他非常喜欢《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晚年还因他评《水浒》闹出很大风波,六十岁左右的人,当年谁家里没有几本评水浒、骂宋江的连环画! 具体到《三国演义》,在清朝的时候,清太祖、太宗倒是的确要求八旗将领熟读“三国”,后来“攻城略地,伏险设防。皆以《三国演义》为唯一之秘本。”甚至很多满族人学习汉语也是靠着阅读《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清朝人最喜欢的是关云长,他甚至成为民间崇拜的偶像。清朝是到处建关帝庙,顺治曾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大帝。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人物评价有些贬低:“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唯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这方面,《三国演义》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