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安以轩丈夫陈荣炼锒铛入狱的消息,我心中那点早已发酵的念头又翻涌上来:湾湾女生,当真是有点“可怕”的。
自然,陈荣炼犯下的事是他自己造的孽,这锅甩不到安以轩头上。然而,环顾四周,那些嫁入外省家庭的湾湾女生,她们的轨迹却常令人倒吸一口凉气——仿佛自带着一股“搅散磁场”。
朋友小张,娶了位台湾太太,原本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结果不到三年,老人被“劝”回老家,兄弟姊妹因财产纠葛闹得形同陌路,整个家被搅得七零八落。
你或许会说这或许是个例,可类似的故事,在熟人间口耳相传中竟如涟漪般扩散开来。
反观那些嫁在台湾本地的女生,日子反而显得风平浪静许多。
为何一踏出那岛屿,嫁入外省家庭,其“破坏力”便骤然显现?这地理位置的转换,似乎成了某种奇异开关的开启。
此中玄机,怕是要落在她们那套“御夫术”上。她们仿佛精研此道,深谙如何以柔媚姿态让丈夫俯首帖耳,心思都花在如何驾驭夫君、使对方言听计从上。至于如何创造实在价值?如何携手共筑家庭未来?在她们的价值谱系中,此类命题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屏蔽”了。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丈夫在外拼杀,为家业殚精竭虑;而她们呢?心安理得享受着优渥生活,心思却只盘踞在丈夫的行程表、通讯录上,琢磨如何剪断他与原生家庭的脐带。
如此“御夫”,御到最后,常把好端端一个家“御”得四分五裂。她们对“家”的理解,有时窄得仅容得下夫妻二人这方寸之地,全然不顾那血脉相连的根系与伦理纲常。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她们似乎对“创造价值”怀有一种本能的疏离感。仿佛生活的真谛只在于精心维持一份被宠溺的姿态。
曾听一位朋友无奈诉苦,他那位台湾妻子对学习新技能或参与社会生产毫无兴趣,生活的重心就是研究如何让他更“听话”,更“离不开”她。久而久之,丈夫在事业上倍感孤立,家庭经济也如无源之水,日渐枯竭。
如此“御夫”之道,表面看是牢牢抓住了丈夫,实则如抱薪救火,薪尽火灭。一个健康家庭,若只以一人意志为轴心,其根基注定如沙上筑塔。
当所有能量被抽去维系那扭曲的掌控,家庭这艘船又怎能扬帆远航?
所谓御夫之术,不过是驾驭一具灵魂空壳的虚妄把戏;唯有彼此支撑、共同生长的力量,才是抵御生活惊涛的龙骨。
说实话,我真是搞不懂:好好一个家,同心戮力蒸蒸日上不好么?为何偏要钻研那些弯弯绕绕的“御夫”心计?
把那份精明和心力,用在正道上,用在提升自我、贡献家庭上,何愁家庭不兴旺?真正的港湾从不由绳索捆绑而成,它是在心灵相互照耀下自然生成的坚固岛屿。
安以轩丈夫的结局是他咎由自取,但那些只精于“御夫”、疏于“兴家”的湾湾女生们,她们为家庭种下的苦果,亦终需由岁月来一一清算。
一个家,经不起这般长年累月的“搅散”,当家的梁柱被无形蛀蚀,崩塌之痛,终究要由屋檐下的每一个人共同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