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人物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根据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和宋元时代关于三国的话本、戏曲、杂剧而来。我们讲它的情节和人物,大体上是“七实三虚”。所以讲人民群众喜欢它,是它一方面遵循了史实的真实,而更重要的是小说又遵循了艺术的真实,把很多典型人物写的有血有肉。 比如,我们讲关羽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位有些傲气又重情义的英雄。按《三国志》记载,华雄和蔡阳都不是关羽杀的。但罗贯中为了刻画关羽的性格,就把“温酒斩华雄”和“古城斩蔡阳”这两件事,都放在了关羽名下。这样历史真实没有了,但人物的英雄形象出来了。 又因为罗贯中,尤其是修订者毛宗岗,具有“尊刘抑曹”的正统思想,在三国之间,他们就肯定刘备这一派,而否定曹、孙派系。它描写刘备是仁慈宽厚,很守信用和义气。刘关张和诸葛亮等人的关系,也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基础上的。至于曹、孙,则是以权势为基础。 尤其是写刘备和老百姓的关系,他当阳战败,就带着老百姓一起逃难;这和曹操的“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刘备的身上具有人民性的品格,而曹操的思想行动却是违反人民愿望的。 这个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人民性。即它的人民性,不是与历史真实放在一起,而是和艺术真实放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