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俄需要保持适当距离?简单来说,普京可能撑不了太久了,俄罗斯现在的局势已经远不如他刚上台时那么稳固。考虑到他的年龄,没人能保证他能一直掌权。一旦他下台,俄罗斯很可能会陷入权力真空期。至于接班人是谁,是能稳住局面的务实派,还是会另起炉灶的改革派,现在谁也说不准。 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改没了,叶利钦的休克疗法让老百姓存款变废纸,如今乌克兰战事胶着,西方制裁不断,国内经济压力山大,这种局面下的权力过渡能有多平稳? 远东地区的问题更棘手,这块占了国土七成的地方,人口密度低得可怜,莫斯科想管也力不从心。 苏联时期好歹有计划经济撑着,现在财政吃紧,远东地区的发展严重滞后。 基础设施老化,人口外流,当地人对莫斯科的向心力能有多强? 西方制裁正在慢慢侵蚀俄罗斯的经济根基,技术封锁让工厂更新换代都难,人才外流更是致命伤。 俄罗斯靠着能源出口还能维持,但这种伤害不是短期内能修复的,就算制裁解除,工业想恢复元气也得花上好些年。 中俄合作确实有互补性,但俄罗斯现在的情况不太稳定,苏联解体时各加盟共和国说走就走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乌克兰危机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合作要继续,但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在关键技术、能源供应这些命脉领域。 俄罗斯国内关于"后普京时代"的讨论很多,这意味着未来的俄罗斯存在很大变数。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保持适当距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大国相处既要合作,也要保持清醒,中俄关系现在处于最好的时期,但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 俄罗斯现在需要中国,所以关系热络;将来如果形势变化,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变数?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历史经验的理性判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把握好这个度,或许就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