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高三生数学50-141?就这2招 数学学不好真没那么复杂,说白了就俩毛病:题没练到位,错了还不改!给你们整点接地气的提分招: 1. 每日计算训练 每天雷打不动抽 2小时,专攻 10 道计算题。建议用手机秒表计时,模拟考场紧迫感。比如高中党死磕导数求导步骤 —— 专门揪出跳步、符号看错、小数点标错这些 "致命小毛病"。要是哪天作业多到爆炸,至少也得啃 5 道大题。实测连续打卡 28 天,计算正确率能提升 30%! 2. 错题本怎么做? 当日急救:晚自习结束前,把作业 / 试卷错题原样抄到本子上,不看答案重做一遍。卡壳的步骤用红笔圈成「重灾区」,旁边标上「符号没变号!」「公式代错」这类具体批注。 周末复盘:把本周同类型错题(比如全是函数图像题)整理到一起,用荧光笔标注共性陷阱,总结「解题原因」写在错题旁。比如「二次函数看开口,顶点坐标先求好」。其实高考图像判断问题,在学校至少学1-2个月,包含了至少62种图像,如图2,其实就一个模型就可以判断至少80%的高考图像题目,就15分钟就可以给你讲透,如图3,想学习的可以回复:模型 考前特训:挑出连续错 3 次以上的「钉子户」,对着空教室 / 镜子讲题,想象自己是小老师。能脱稿讲清「这道题为什么必须用分离参数法」,才算彻底通关。 3. 课本例题全靠抄 千万别小瞧课本例题!每学完一个章节,把例题答案完整抄写 3 遍: 第一遍:边抄边划重点步骤,用波浪线标出关键公式 第二遍:每抄完一步,在旁边空白处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一步在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遍:闭眼回忆步骤,默写答案。高考 80% 的题目,都是这些例题换个数字、换个马甲的变形! 4. 自我提问 问问题要讲究策略!每天准备 3 个「带钩子」的高质量问题: 对比类:「这道题的换元法和昨天的有啥区别?」 逻辑类:「如果条件改成 X>3,解法会怎么变?」 坑点类:「这种题型最容易在第几步设陷阱?」 把老师 / 学霸的解答用「问题 + 答案」的 QA 形式记在本子上,当天晚自习前必须独立复述一遍。 5. 睡前回顾 每天躺平后开启「脑内小剧场」:在脑海里过一遍当天学的知识点。卡壳时立刻翻身翻书,用便利贴记录「卡住的章节」。进阶选手可以用手机录音,第二天上学路上听回放 —— 你会惊讶发现自己重复磕巴的地方,就是最薄弱的环节! 真没什么天才秘诀,就是把这些基础事儿做到位,咱家孩子数学分自然往上走!希望看到这个文章的家长,都可以在评论区祝福孩子,并且打出:祝孩子2026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