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反右派运动前的一些国产电影,拍摄视角非常独特。比如我今天想说的《母女教师》(长春

反右派运动前的一些国产电影,拍摄视角非常独特。比如我今天想说的《母女教师》(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就是一例。这部电影里,没有党的领导。不看最后的拍摄时间,观众还以为是1947年民国或者港台拍摄的。 故事讲的是年轻教师林月英师范毕业后,来到母亲任校长的小学工作。电影一开始,母亲想把她介绍给教育局张科长(李亚林饰),张科长是母亲从前的学生。但林月英有意于同校的另一位年轻的陈老师(《冰山上的来客》里二班长演员饰演)。这就开始了“三角恋爱”,但凡两男一女的三角恋爱,都有一个男的是品德低下的,在此就是张科长。 在对待调皮学生王大毛的问题上,多方形成了一种矛盾,两个方案。以母亲、张科长、教务主任等为一方,主张严厉对待王大毛。以林月英、陈老师和广大配角老师为一方,主张感化王大毛。其实“方案之争”很老套,但在1957年前拍摄,就有了一些新意。比如,校长、教务主任、教育局科长都是错的,而普通老师则是对的。可见,当时给领导干部敢提意见。 当然,最后矛盾之解决,还是靠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这个最大干部,也是中国的惯例。要是教育局的书记就正常一些了。其实,电影没有必要把李亚林饰演的张科长,写得很坏。无非是讨论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差别,不但要否定以校长为首的一伙人,大概觉得不彻底,就牵扯到三角恋爱关系。与其说是林月英,不如说是张科长,是矛盾的中心。 一方面他算是母亲那方的人,追求林月英,在母女之间的取舍上,对张科长进行丑化的策略,很难说是高明的。严格教育学生的信念不一定就是坏人吧?但他嫉妒林月英和陈老师在一起,用伦理来替代教育思想的批判,这样就降低了批判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