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东北小城,在这里生活了13年,直到3年前还会时而在接娃的路上感到一种“漂浮感”,这种感觉从我读高中时开始有,因为那时我离开农村老家到市里读书住宿。 从那之后就开启了漂浮的人生,读书,工作;后来结婚与老公定居在他读大学的城市,我和他都是农村出来的娃,所以婚后我们不敢松懈一边学习一边积蓄,生活慢慢安稳下来,但内心那份漂浮感却迟迟难退却。 我想了想,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强烈的漂浮感? 因为从小要强的性格下蕴藏的深层底色是自卑,从小因为种种原因背负着要改变命运的使命读书,越努力越会与自卑的那部分自我纠缠。 我要证明我,要为父母争气,越要证明好像越有一个声音说你不好。 所以我潜意识深处的生存模式就是还要更好,现在的生活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那我就还要努力,我要去到更好的样子,而那样的我在哪里,其实我是并不知道的,心总是飘向“更好的远方”,就会忽略当下,也会无意识连接自卑的自我否定感,所以面对周围的环境是陌生的,疏离的。 想起读高中时被一本书吸引,书名是《你不可不知的人性》,那会突然接触更大的学习环境,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忽然感觉到人性的复杂,很想通过读懂人性的书将自己从痛苦中带出来。 也许从那时就埋下了种子,在后来的后来我有机会接触文字,开始书写,并因为书写和回复读者的留言而决定学习心理学; 然后我有机会更懂自己,更懂他人,然后也慢慢开始支持需要帮助的读者,然后仍然坚持学习,在我选择的专业里坚持、浸泡、打磨自己。 就这样我也在心理学的学习与工作中慢慢找到了自己,慢慢看到我潜意识里的匮乏与自卑,慢慢能够在每个当下开启自我觉知,但这样并不会让我完全没有痛苦,就如我体验到我内在的漂浮感,我同时并没有办法完全让我消除它。 于是我慢慢学会与这种感觉和解,漂浮感在让我感觉不安的同时,也一直在激励着我坚持、努力;努力、坚持;让我一点点的靠近我期望的样子;漂浮感让那个曾经自卑、胆小、不被欢迎的女孩一点点在努力下遇到自己。 和那种漂浮感和解,其实就是和内在那个自卑的我和解… 特别喜欢一句话:别人从山底爬到山顶很了不起,我从深渊爬到地平面同样了不起。 也许人到中年会渐渐明白,再用力也只能把生活过程简单的普通,渐渐的愿意穿透过物质和成就来看自己,那么努力的你就很好,不必非要以结果来定义。 也因此开始学会给予孩子完整的爱,暂停用我成长爬出来的历程去鸡娃。 也在人生路上也渐渐明白,有时候不必问太多、担心太多,只要你没有放弃努力,心中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不会被自己抛弃,就会拥有属于你一份普通又简单的生活。 简单、普通似乎对不住这些年的努力,但同时这些年的努力又为自己赢得了简单与普通的状态。 也许,努力真正的意义是终于看见自己,并接纳自己,连同自己曾有的“不够好”都完完全全的接纳;努力的我接纳,勤奋的我接纳,表现好的我接纳,自卑的我也接纳,做到的做不到的我都接纳…这样一个个曾经被分别对待的我的每一部分都被唤回并接纳… 这是一种向完美挥手,拥抱自我完整的简单与普通,这也许就是努力后得到的非常非常有价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