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也要上舰了?
水平有限,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感谢关注!
银杏叶也要上舰了?

众所周知,海军航空兵目前所装备的舰载战斗机主要就是:“歼-15、歼-15T、歼-15D、歼-35”这四款。只不过,歼-35还未正式登上航空母舰开启服役的历程。而据美国媒体报道称:歼-35已经开始进行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试验。按照进度来看,歼-35等一众舰载机也该到了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的试验阶段,终究是由于福建号航空母舰已经进行了七次海试。
按照航空母舰的总海试次数来推断,福建号也就再进行两三次海试,即可以交付部分开始服役。那么,对于航空母舰最重要的一环,舰载机也势必要加速进行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的试验。只有如此,才可以尽快在航空母舰服役后形成战斗力。所以说,福建号航空母舰进行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试验,也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呢。
个人觉得:福建号航空母舰的服役节点在今年6月~7月之间。如今海军舰载航空兵是五代机、四代半战机、四代机并存的情形。单单从舰载机的质量来看,已经拉平了与大洋彼岸对手的差距。即便是真的遇上了,那最起码可以保证不会因为舰载机性能的差距,导致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而随着银杏叶和沈六代这两款六代机的加速试飞,其也存在着上舰的可能性。
尤其是沈六代,前起落架采用了双排轮的设计,仍旧存在着尾椎,这两个特点很容易就让人想象到舰载机的一些特征。关键是沈六代是以与歼-15相似的空重,采用的双排轮前起落架,反观银杏叶均采用了双排轮,那是因为它的空重本身就很大。尽管沈六代的主翼后掠角有点大,但是与歼-20的机翼后掠角也差不多大,都在50°左右。
虽然说较大后掠角的机翼有利于超音速飞行时降低激波阻力,但是在低速时气流分离较早,导致升力不足,不利于低速的控制。然而,沈六代还有一对边条翼,也可以产生涡流来弥补后掠角机翼升力不足的弊端。此外,它还设计有一对二元矢量喷管,开裂式襟翼,在航空母舰上低速起降时操控性依旧很棒。所以说,沈六代成为新一代舰载机的概率还是相当的高。
或者说,沈六代作为海军航空兵的下一代舰载机并不会出乎意料。比起沈六代而言,银杏叶的体型则更加的庞大,主翼后掠角与其相当同样在50°左右。也有着固定的前三角边条翼/主翼,同样可以拉出涡流。只不过,银杏叶就没有全动翼尖和二元矢量喷管的加成,尽管其尾喷管可以单方向方向向上偏转,也可以提高银杏叶在低速飞行时的操控性。

但是呢,还是怎么想,也不会觉得它会成为一款舰载机。只是据《南华早报》援引一份新近发表的专业论文称:成飞团队正在为六代机银杏叶开发一种辅助着舰的计算机系统,意在协助飞行员完成航母降落这一危险操作。如果此报道或者论文为真,那就说明银杏叶也在为上舰做着准备。以银杏叶的基本气动布局来看,是具备上舰的可能性。
毕竟像X-47B、攻击-11、A-12这样非常规气动布局的战机也可以成为舰载机。这就说明,无垂尾、无鸭翼、无平尾气动布局的飞机上舰是没有任何难度的。这从侧面也可以佐证,银杏叶的气动布局是具备上舰的条件。只不过,其低速起降时的操控性是否可以满足舰载机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的来分析。银杏叶可以参与到起降性能中去的翼面也就是靠近发动机的三对襟翼,以及矢量喷管,还有两对阻力式方向舵。
首先而言,面积相同的三对分开式襟翼相比于单片独立襟翼拥有更好的增生效果,更高的升力系数。因为它可以更加精细的控制气流,利用逐步增加机翼弯度,从而更加适合战斗机的大迎角起降的要求,也更加适合舰载机使用。其次来看,阻力式方向舵在低速和大迎角飞行时的控制效率也更高。关键是银杏叶的尾喷管也可以向上偏折,给飞机一个抬头力矩。整体来看,银杏叶在低速大迎角飞行时的操控性也是相当的可观,完全是可以上舰的。
只不过,其主起落架距离机尾的距离有点远,在航空母舰上弹射起飞时是否会存在机尾摩擦甲板的情况还不好说。其主起落架距离机尾的距离,大概是机长的三分之一。比起歼-15这样的重型舰载机而言,的确是要长一些的,不过长的也比较有限,应该是没有什么影响。
这就是说,银杏叶是完全可以上舰的。还有一个关键性的的问题,就是电磁弹射器是否可以支持最大起飞重量达到50吨级别的舰载机呢。从公开的论文中可见,福特号航空母舰电磁弹射器的弹射重量上限为45吨。而国产的电磁弹射器的上限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关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必要,或者说海军是否要它。
事实上,银杏叶果真要上舰的话,也算是有利有弊。最终还是又回到了,重型舰载机与超重型舰载机哪个适合上舰之争上面去。超重型舰载机具有的作战半径远和载弹量大的优势,但是对应的就是搭载数量少的不足。而重型舰载机的优缺点与其正好相反。至于如何取舍,还要看最后的决定了。而银杏叶拥有比沈六代更大的载弹量和更远的作战半径,对航空母舰作战能力的提升还是比较的大。

即便是与敌方航母正面对决时,银杏叶也可以依靠自身拥有较远的作战半径和较大的载弹量,来攻击敌方的航空母舰与舰载机,避免己方的航空母舰进入敌方舰载机机的作战半径之内。因此而言,超重型机有超重型机的优势,重型机有重型机的特点,中型机有中型机的不足。至于要如何选择,还得进一步的来观察。(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