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一战都戴钢盔了,为什么中国直到志愿军时还不戴钢盔? 你平常骑个电动车都不愿意戴头盔,觉得不舒服,还问志愿军为什么不时刻顶着那四五斤重的钢盔。 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士兵来说,戴钢盔打仗既不舒服又不方便,如果不是在激烈交火的时候,钢盔是可以换成棉帽保暖的。 而且钢盔本身是非常沉重的,行军时不管是顶在脑袋上还是挂在身上,长途跋涉都是相当耗体力的。 当时我们的装备是落后的,只能打最擅长最有效的游击作战,所以必须靠两条腿跑赢敌人的四个轮子。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得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负重,身上的装备越轻越好,才能更有效地加快行军速度。 而且抛开速度不谈,我们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也是不如敌人的,战士们很难吃上一顿饱饭,还得每天挂着个铁疙瘩赶路,这种情况就是铁人都得累趴下。 钢盔在志愿军的战术中,作用也不太大,志愿军打游击,肯定是要想办法潜伏穿插的,但钢盔这玩意反光,很容易被敌人发现,直接被子弹击中,戴不戴都是一个结果。 钢盔在战场上,更多的作用是防止碎弹片的溅射,也基本防不住子弹直射,基本上都是起一个心理安慰作用 ,所以志愿军战士们都不爱戴这玩意,还是更爱编个草环草帽。 最后才是因为我国当时的工业水平不够,产不了那么多能上战场的良品钢盔,之前也配备过,九兵团入朝时就是戴钢盔的。 但我们的兵基本戴的都是外国盔,其中最多的当属缴获的日本钢盔了,但志愿军戴上,越精锐的部队越像日本兵,谁愿意戴这玩意。 后来为了更好地分辨敌我,志愿军基本就不带钢盔了,要是看到有钢盔的选手,开枪就完事了。 钢盔有用吗,在战场上作用当然非常大,但综合当时的情况来考虑,志愿军战士不带钢盔作战就是最优解。 而且我们的先辈,本就戴着一顶名为“无畏”的帽子。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