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价?司管:三方平台全部降价,统一里程,不降不放单量
济南的网约车司机老李这两天盯着手机直叹气。
他所在的司机群里突然炸出条消息,平台管理员要求合作方全部调整计价标准,每公里运费可能降到1.09元。
这要是真实施,跑完单子到手就剩八毛钱,连电动车的充电费都要算着花。
现在打开接单软件,满屏都是空车转悠的图标。
有个司机拍了段西客站的视频发到群里,停车场里密密麻麻停着三百多辆网约车,车顶的接单灯闪得人眼花。
有个刚入行三个月的司机自嘲说,现在不是在开车,是在练习车海战术等单时间比跑单时间还长。
这事儿说来也怪,运费越降新人反而越多。
上周济南车管所门口排起两百多米的长队,全是要考网约车资格证的。
有个大叔凌晨四点就来占位置,结果发现前面已经蹲着二十多号人。
考场工作人员说现在每天放200个号,申请量却翻了五倍,预约系统刚开放三分钟就抢光。
行业里流传着组扎心的数据:某些城市乘客每公里付八毛,司机实际到手不到六毛。
按这个算法,每天跑够五百公里才能勉强挣三百块,可车子续航最多也就四百公里。
有经验的司机现在都带着充电宝和折叠床出门,充电时抓紧眯会儿,生怕错过系统派单。
平台之间的价格战打得司机们直犯晕。
去年这个时候起步价还能维持在八块五,现在直接腰斩到四块二。
更让人头疼的是计价规则三天两头变,今天这个平台搞时段补贴,明天那个平台推里程优惠,司机们得随时切换七个八个接单软件。
要说最苦的还是那些租车跑单的。
城南的王师傅掰着指头算账,每月四千八的租车费加上三千的充电费,现在每天睁眼就得先赚二百六才能保本。
上个月他跑了二十八天,最后结账发现刨去成本就剩三千二,这收入还不如送外卖稳定。
乘客端倒是热闹得很,各种优惠券满天飞。
上周有姑娘晒出打车记录,三公里路程实付两块八,比坐公交车还便宜。
可便宜归便宜,服务质量难免打折扣。
有乘客抱怨最近叫车经常遇到不认识路的司机,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刚入行三天的新手。
行业专家最近在电视节目里说得直白,现在全国网约车日均接单量下滑到不足十五单,司机平均在线时长却超过十二小时。
这种用健康换流水的模式,让四十岁以上的司机普遍落下腰椎病和胃病。
前几天还有个司机在等单时突发心梗,幸亏被同行及时发现。
面对这种现状,不少老司机开始琢磨转行。
有人改开货拉拉,有人跑去送快递,还有的把车子改成移动咖啡车。
但也有人坚持留守,觉得熬过这波低价潮就能迎来转机。
只是谁也不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究竟要打到什么时候。
现在最让人揪心的是安全问题。
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去年同期增长四成,有保险公司悄悄提高了网约车保费。
更麻烦的是,低价竞争导致车辆维护间隔越拖越长,某平台抽查发现三成车辆存在刹车片磨损超标的情况。
说到底,这个行业正在经历阵痛期。
平台要流量,乘客要便宜,司机要生存,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始终找不到。
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应该建立运价指导机制,但具体怎么操作还在讨论阶段。
眼下能做的,只能是提醒想入行的朋友:千万别信那些月入过万的广告,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扛住每天十四小时的方向盘。
看着手机里不断跳出的新消息提醒,老李关掉接单软件,把车慢慢停进充电站。
旁边充电桩前站着七八个同行,有人啃着冷馒头,有人在刷招聘网站。
充电站的电子屏显示着实时电价,每度电又涨了两毛钱。
(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市场信息,主要宣扬正能量内容,请理性阅读,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
-
2025-03-18 00:53:07
为什么司机都愿意去接低价单?怪谁啊
-
2025-03-18 00:50:29
对。司机不团结还怪平台不提价。今年开始这单价我都懒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