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初的最后一战,到今天的官宣,奥斯卡还是告别了。中国足坛的告别往往都发生在每年年底,但欧洲足坛也在今年年底罕见经历了大场面告别。纳瓦斯在塞维利亚结束了他的传奇故事。
在皮斯胡安球场的最后一战,纳瓦斯得到了来自全场的敬意。他刻意展示球衣上16号的画面感动众人。赛后有很多不同角度拍到的视频,不过如果回忆奥斯卡海港告别战谢场的视频,你能感受到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从选取的这3个视频看出,纳瓦斯谢场时,全程基本最多只有3个记者在身边跟拍:一个摄影、一个摄像、一个拿着手机应该是拍社媒素材。他们不出意外是来自Laliga以及塞维利亚俱乐部。大部分时间内,记者们都是在纳瓦斯的侧方或斜前方拍摄,且能保持一定距离,也能看出在尽可能避免近距离怼脸拍摄的情况出现。
奥斯卡海港告别战的赛后视频看了不少,但与纳瓦斯告别的场景差别却非常明显。穿不同背心的近20名记者一拥而上,全都挤在奥斯卡面前,最近的已经几乎把镜头贴在奥斯卡脸上,可能是被后面人挤着,他连把镜头拉远一点的机会都没有。而身后的广告牌之外,媒体原本该站的位置却没几个人了。
海港北看台的球迷想再近距离看看奥斯卡,看到的只有漫山遍野的绿色背心。奥斯卡埋下头擦眼泪,就彻底淹没在若干长枪短炮之下。等到球员们离开看台,大量记者又全都踩着草皮追上去。实际呢?这样的媒体组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球迷与球员的交流体验,大家还拍的是一样的东西,也把本该干活的3个人给干扰到了。
另一个问题:纳瓦斯的谢场视频如何从那么多角度被拍到?这些视频可能来自守在指定位置的文字记者,可能来自拿出手机,视角又不错的球迷。场内那3个记者,没有构成什么影响,大家合力呈现了一场更立体的告别。
中国足球的市场需要复苏、需要更好的推广、需要更多媒体人走进球场,但同时同样不应该忘记媒体秩序管理规则的优化。浦东足球场作为专业球场,球员谢场时距离看台只有几米,本该提供最好的观赛体验。奥斯卡被持不同权限的近20个记者团团围住怼脸狂拍,几米的距离变成天堑,球迷不可能不扫兴。当然在那么多记者中,大部分最后拍到的依然是高度同质化、质量受影响的作品。何必呢?升级媒体引导能力,让持不同权限的媒体从各处形成合力,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