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11月9日,福建泉州,一普通班男生下晚自习后不回家,竟在强基班窗外偷偷听课,站了1小时还不知疲倦!一老师目睹后不由感叹:现在这样的孩子不多了!网友:只要你努力,什么方法都不能阻止你前进的脚步!
晚自习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像潮水般涌出教室,奔向校门外的自由,然而福建泉州某私立初中,一个瘦小的身影却逆着人流,走向了另一间教室强基班。
他叫小陈,一个普通班的学生,却对知识有着近乎偏执的渴望,他站在强基班的窗外,透过玻璃,专注地听着老师讲课,一站就是一小时,直到夜色渐深,这个场景被一位老师拍下,上传网络,引发热议。
小陈的行为并非一时兴起,更不是为了作秀,他来自普通班,这意味着他在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方面,都与强基班的学生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带来学习上的压力和焦虑,也可能激发他更加努力的学习动力。
小陈选择在强基班窗外听课,正是这种内在动力的体现,他渴望获得更多知识,弥补自身不足,改变现状,晚自习后,大多数学生都渴望回家休息,而小陈却选择留在学校,继续学习。
这不仅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更需要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站在窗外,默默地听着,仿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种专注和投入,让人不禁想起“凿壁偷光”的故事。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小陈用自己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的养分,网友们对小陈的行为纷纷表示赞赏,称赞他的毅力和学习热情,有人说:“这孩子能有这样的毅力,以后干什么都会成!”也有人预言:“相信下学期,一定会在强基班看到他的身影!”这些评论,既是对小陈的肯定,也是对这种学习精神的鼓励。
小陈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反思,一个普通班的学生,需要通过“偷听”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知识,这是否反映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强基班的存在,是为了培养尖子生,但这是否意味着普通班的学生就被忽视了呢?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少数精英,小陈的努力,固然值得赞扬,但也暴露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些问题,普通班和强基班的设置,本身就存在资源分配的差异。
强基班拥有更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而普通班的学生则相对缺乏,这种差异,可能会加剧教育不公平,限制普通班学生的发展。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其实哪怕再普通的学生,倘若能遇到好的老师用更好方法去学习,也是可以提高成绩的!”这番话,点出了教育的关键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一刀切,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努力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