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2018年,贵州贵阳,男子给自己550万买的宾利车做保养时,意外发现车子购买前,

2018年,贵州贵阳,男子给自己550万买的宾利车做保养时,意外发现车子购买前,就有了两条维修记录。男子找上4S店要赔偿,对方直接拒绝。一气之下,男子将其告上法庭,要求退还买车钱,并赔偿1650万元。法院最终这么判了! (信息来源,新晚报) 杨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几年前,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购买了一辆宾利慕尚,价值550万元,税费后总价接近600万。对于杨先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他努力奋斗的象征。然而,梦想的座驾在经过两年的使用后,竟然成为了他的一场噩梦。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次例行保养中。当杨先生把车送到4S店进行常规保养时,工作人员却意外地告诉他,车辆的左前门曾经因为油漆刮伤,进行过打蜡抛光,右后车窗更是更换过整个组件。听到这些,杨先生心中涌起一阵不安。他一直觉得右侧车窗有些异响,原来竟是因为这辆车曾经遭遇过维修。 面对这样的发现,杨先生感到愤怒和失望。他认为商家隐瞒了重要的维修记录,侵犯了他的知情权。他的心中开始盘算,自己该如何维权。经过深思熟虑,杨先生决定选择一条更为激进的道路:告商家欺诈,要求“退一赔三”,总计2247万元的赔偿。 在法庭上,杨先生的律师满怀信心,认为商家的隐瞒行为是明显的欺诈。然而,商家则提供了一份证据,声称车辆的维修记录,早已上传到公司的DMS系统,任何消费者都可以查阅。商家辩称,既然信息是公开的,杨先生没有查阅,责任在于他自己。法庭的审理开始了,双方的争论激烈而复杂。 一审的结果出乎意料,法院支持了杨先生的诉讼请求,认为商家的行为确实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判决商家退还购车款597万元,并赔偿1650万元(扣除折旧费用165万元)。这一判决让杨先生一时风光无限,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商家不甘心,迅速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的审理再次将案件推向高潮。经过审理,二审法院认为,虽然商家隐瞒了车辆的维修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维修并非车辆的核心部件,不能认定为重大缺陷。同时,商家已经将维修信息上传至公开系统,消费者应有责任去查阅这些信息。最终,二审法院推翻了一审判决,判令商家仅需赔偿杨先生11万元。 这个巨大的落差让杨先生感到如同晴天霹雳,原本以为能够得到的高额赔偿,最终只剩下11万元。更让人无奈的是,因诉讼费用高达31万元,杨先生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反而在这场维权之战中损失惨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与此同时,另一位消费者王先生的经历,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在购买了一辆众泰大迈X7后,也遭遇了质量问题,行李架漏水、电动座椅调节异常,甚至检测报告显示车辆存在,钣金喷漆修复痕迹和历史故障码记录。 然而,与杨先生不同的是,王先生选择了与4S店协商解决,最终接受了退车并赔偿1万元的方案。虽然赔偿金额不高,但王先生在这场维权中,没有承受额外的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最终以较小的代价解决了问题。 这两个案例让人深思,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选择的方式和策略至关重要。杨先生的高风险诉讼虽然在一开始获得了胜利,但最终却以惨痛的代价告终。而王先生的理智选择则让他在维权中避免了更多的损失。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在维权时需要理性分析,自己的诉求与实际情况。高额赔偿的诉求固然诱人,但往往伴随着高昂的诉讼费用和漫长的诉讼周期。消费者应在维权时,充分收集证据,选择更稳妥的方式进行维权,比如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或者以违约为由提起诉讼,降低诉讼风险,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消耗。 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该更加重视对商品信息的了解与核实。商家也应当诚实守信,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安心,市场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终,杨先生的故事不仅是一次个人的维权经历,更是对整个社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次深刻反思。维权的目标不应只是追求高额赔偿,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应理智选择方法,避免自己陷入“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陷阱。每一位消费者都应当成为自己权益的守护者,理性维权,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文中出现的所有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