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玉米还有理了!”河南开封,一大妈跑人家玉米地里偷玉米,听到联合收割机过来的声音后,蹲低躲人,没成想被机器直接撞成7级伤残。老人家属不依不饶,把司机和农田主人一同告上法院,索赔41万。玉米地主人感到万分的委屈,法院是这么判的! (信息来源,四川观察) 70多岁的李大妈,是开封市郊一个小村庄的居民。尽管年事已高,但每到收获季节,她都会习惯性的,到附近的田地里,捡拾收割后遗落的玉米,以贴补家用。真说起来,这个习惯在当地,其实已经保持了很多年,大家乡里乡亲的,也都习以为常,算是默许了这种行为。 然而,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同。10月5日早晨,李大妈如往常一样,拄着拐杖慢慢走进了,邻居张大叔家的玉米地。事实上,这块地才刚刚开始收割,地里还有大片未收割的玉米。但急不可耐的李大妈,就已经弯下腰,开始在已收割的区域,捡拾散落的玉米粒和零星的玉米穗。 正当她专注于捡拾时,张大叔突然出现在地头。"喂!你在干什么?"张大叔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怒意。李大妈吓了一跳,慌忙解释道:"我就是来捡点掉在地上的玉米,不会偷你们未收割的。" 张大叔皱着眉头,语气严厉地说:"地里这么台大机器在干活,你就这么横冲直撞的跟着,万一磕碰到了怨谁啊!赶紧出去,以后别再来我的地里捡了!" 听到人家指责,李大妈也没办法还嘴,只能低着头,默默地离开了玉米地。但是,生活的艰辛和多年形成的习惯,让她难以就此放弃。当天下午,她就趁着张大叔不在,又偷偷溜回了玉米地。 这一次,她没有局限于已收割的区域,而是深入到了未收割的玉米地里。在高大的玉米秆之间,李大妈小心翼翼地,摘取着饱满的玉米穗。她的动作很轻,生怕惊动了谁。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收割机的轰鸣声。 李大妈心里一惊,但又不愿放弃到手的玉米,便极力的蹲下身子,希望能在玉米秆的掩护下,能不被人给发现。与此同时,收割机驾驶员王师傅,正专注地操作着机器。尽管他已经有多年的收割经验,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取得,正式的收割机驾驶资格证。 当天,他像平常一样驾驶着收割机,按照既定的路线推进。突然,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天际。王师傅立即停下了收割机,跳下驾驶座查看情况。可令他惊恐的是,李大妈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周围的泥土。原来,蜷缩在玉米秆间的李大妈,恰恰好撞到了,收割机的利刃。 很快,救护车赶到了现场,李大妈也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诊断,李大妈因这次意外,造成了7级伤残,而这对于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事故发生后,李大妈的家人,将张大叔和王师傅一同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41万余元。 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各方对责任的认定,则是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一审法院经过慎重考虑,判决张大叔和王师傅承担50%的责任,需赔偿李大妈19.6万余元。 而法院给出的判罚依据就是,虽然李大妈未经允许,进入他人玉米地存在过错,但张大叔作为土地使用者,在收割前未尽到检查义务;而王师傅无证驾驶收割机,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然而,这个判决并没有平息争议。张大叔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他认为,李大妈的行为本质上是盗窃,应该自担风险。他辩称:"如果纵容这种行为,那以后谁还敢种地?这不是鼓励偷盗吗?" 只不过,二审法院经过审理,最终还是维持了原判。法官解释说:"虽然李大妈的行为有盗窃的性质,但张大叔当时并未选择报警,而是自行处理。这从法律角度来看,李大妈的行为不构成违法,反而因为事故成为了受害者。" 尽管法院已经宣判了,可这起案件还是在当地,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村民表示同情李大妈的处境,认为她只是出于生活所迫,才会铤而走险。但也有人对法院的判决表示不解。 就像是村民李大爷说:"这判决岂不是变相鼓励偷盗?以后谁还敢制止这种行为?万一真出了事,反倒要赔钱,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很快,当地政府也注意到了,这起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县民政局的张局长表示:"这个案件确实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治教育,让村民们既懂得互帮互助,也要尊重他人财产权。"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关注。据了解,像李大妈这样独自生活的老人,在农村并不少见。他们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无暇照顾老人,而农村的养老设施又相对匮乏,使得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面临诸多挑战。 当地一位社会学者指出:"这个案例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更是我国农村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如何在保护弱势群体和维护财产权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事,是怎么看待的呢? (文中出现的所有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