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构筑“中心”理想丨“城”势而上· “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

推荐 05-06 阅读:13 评论:0

千河之省四川,几乎每座城市都与一条河流紧密相连。亦如百川入海,21市州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拼成四川发展的活力版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我省明确提出,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以四川发展之进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大国有大省,大省有大市。去年,四川经济总量达6.47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经济学上有个普遍共识,经济体量越大,越需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系统优化形成持续推动力。作为最强动力单元的经济大市,能否持续走在前、拼在先?最近一段时间,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前往成都、绵阳、宜宾、德阳、南充、泸州、达州、乐山、凉山等市州,进车间、走项目、看企业,对话主政者和专家学者,寻找城市发展推动力,看各市州于大局之中的担当力。

即日起,请和我们一同开启《“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全媒体调研行,感受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鲜活回响。

5月5日,朝霞映照成都东客站,城市天际线与远处起伏的山峦构成公园城市生机勃勃的景象。 张翔升 摄(C视觉)

川观新闻记者 李秋怡 蒋君芳 薛维睿 田姣

观察成都,三个“中心”近来表现活跃。它们是自去年11月来,先后成立的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下称民促中心)、成都招商中心和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下称场景中心)。三个“中心”,强调内育外引的城市发展新哲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配置加速本土企业成长;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招商持续招引优质企业,其最终指向是构建更强的“产业森林”。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供图

如果把创新设立机构放到一个更大的维度,不难看到成都的更大用意:尽管GDP总量超过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在全国GDP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成都人均GDP仅位居第九。如何通过做强实体经济支撑力,实现城市能级更大跃升,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是当下成都的“必答题”。

去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成都“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蛇年新春,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要求成都要做大城市经济体量,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重任,切实发挥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压舱石”作用。

省会成都,担重任、挑大梁。

发力

从一次登门拜访看“产业森林”构建逻辑:坚持内育和外引双向发力

场景中心成立后,四川虫洞物联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戴宵波登门。这家公司专注气动管道传输设计开发,外卖员将外卖送到小区后不用进小区,把外卖放至管道口,通过气动传输实现精准投送。

但产品至今未真正入市,“不少客户感兴趣,但再往下聊,客户普遍会问有没有成功案例?”少有人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让戴宵波很苦恼。

面对看似脑洞大开的创业想法,该中心场景创新部部长何博不仅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还在商业模式上出谋划策。“中心就是要通过挖掘真正的应用场景,帮助这些新产品和技术尽快走上产业化道路。”在何博看来,当下的城市竞争中,怎样谈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作为全省科技资源最丰富的成都,必须向科技创新要动力。“成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居GDP十强城市第6位,但人均规模也仅居第9位。”

何博认为,科创类企业长成大树的概率可能只有1%,搭建场景或许能让比例提高到1.5%,“这微小的‘0.5%’也许会成为成都‘产业森林’里的参天大树。”

“产业森林”必须是一个体系。成都“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既有电子信息这类优势产业,也有低空经济这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有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160多万家企业支撑着这一体系。

认准这个关键点,2024年9月成都启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信心,目前已走访覆盖企业超10万户。

4月23日,一场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资源对接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田姣 摄

进门只是开始,关键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紧接着,民促中心于2024年11月成立,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内统筹全市各级力量,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民促中心主任向彬说:民营经济贡献了成都全市50%左右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科技创新、90%以上的城镇就业。但在2024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中,成都仅10家企业上榜,不及山东东营、河北邯郸、浙江绍兴等城市。成都民营经济还需“添把火”,民促中心就是要烧旺这把“火”。

除了聚焦本土企业,强化招商引资,也是做强“产业森林”的关键步骤。今年1月初成立的成都招商中心就是成都对外招引的新招式:以专业化、市场化理念打造统筹全市项目招引的招商平台。雨前顾问副总裁罗提说,过去成都虽不乏优秀的区域招商和园区招商,但在市级层面缺少一个有力的“指挥塔”,招商中心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回应

从一杯咖啡看“产业森林”构建方法:高频高效回应需求

每天上午刚开门,1919酒饮生活馆就会有客人,他们点的不是酒,而是咖啡。“新增的咖啡业务大幅提高了我们早上的进店率。”1919酒饮生活馆(合江亭店)店长雷雯雪说。

这是一杯有“故事”的咖啡。“去年,我们想增设咖啡业务,用桶装水速冲咖啡,但按当时规定要安装上下水系统。”去年11月中旬,民促中心举办的首场民企座谈会上,壹玖壹玖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杨陵江讲述了这个烦恼。没想到一天后成都就出台了新规定,决定对不生油烟、不用明火的简易食品加工,采用更灵活的办理方式,即在经营许可证上增设简单加工(蒸,煮)的餐饮服务项目,简化设施设备要求。

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截至4月底,民促中心累计开展民企服务系列活动278场,直接惠及企业超万家,促成409家企业与228家金融机构产融对接……

场景中心同样保持高频节奏,不到两个月已发布各类场景需求542条。其中,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比较大。

为持续稳定输出场景,成都出台新规:政府投资或采购项目,原则上要拿出一定比例用来谋划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利用,没有这一比例将不予立项。这项新规将在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川省机场集团供图

目光向外的成都招商中心也动作频频:开年来,积极参与成都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的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开张运营成都“招商AI金融超市”,为招商项目提供“融资+政策+资源”打包服务……

三个“中心”推进背后,是全市力量聚合。民促中心不仅与33个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建立了会商机制、联络机制及强化跟踪调度,还统筹了校友会、商会、协会等各种力量;在场景中心发布的主体是各市级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增长

从一组数据看“产业森林”构建成效:一季度跑出近期最好水平

成都2025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备受关注。过去几个季度里,成都GDP增速一直未能跑赢全省,今年一季度,成都“6.0%”的同比增速不仅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还在全国9座2万亿级城市(不含港澳台地区)中,与苏州一道领跑。有几组数据值得一提:

一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6%,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民间投资增速14.2和11.0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向好,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2.4%。

数据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发展。因成都政策创新,壹玖壹玖实现跨界卖咖啡。目前有53家1919酒饮生活馆上线咖啡业务,试点门店近一个月销售增长超300%。

面临短期流动性难题的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民促中心发出求助后,不到一周成功获贷款700万元。

专注末端配送机器人赛道的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受益于场景打造,不仅收获几十个意向客户,更找到新方向。“有物业单位提出希望能研发一款可自动识别违规停车的机器人,目前我们正着手相关研发工作。”该公司市场总监刘翔说。

内培有成效,外引结硕果。一季度,成都全市引进重大项目331个、完成开门红进度的255%,总投资2959亿元、完成开门红进度的153%。其中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引进重大项目89个,一些空白领域被填补。

成都金融城双子塔。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预计今年六七月份动工。”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小波说,成都基地建成后具备年产20发双曲线三号火箭的生产配套能力,将填补成都火箭总装领域空白,带动卫星发射服务全产业链集聚。

网友评论

爱看头条

成都本地趣闻、异事、新知,带你感受这个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