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战败后,李自成到底犯了什么战略失误,才导致他一年丢掉整个北方的?
几乎是死局,除非来个天雷把清政府高层全劈死,否则李自成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
李自成最大问题不是军事上一次两次失败,是政治上压根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行政系统。
李自成三年免征也好,拷饷也好,看起来很激动人心,但是这并不是政权的正常组织形态。虽然李自成在河南立足后确实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正常的政府管理模式,但时间太短效果并不足,从进京后大量拷饷看,依然没有转型为常态的政府管理方式。这种政权模式根本无法应付持久战。
而清朝则不然,清在早期也吃了政府管理模式的亏,努尔哈赤晚年的倒行逆施,其实就是在管理辖区越来越有心无力情况下的无能狂怒。但皇太极的十几年,已经把这一课给补齐了,清朝现在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包括对汉地的较高效政府管理模式。
这里必须强调个问题,不能因为李自成善良正义,就忽视其政府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善良不代表秩序。
努尔哈赤的管理模式属于非常粗放的军政府模式,导致的问题已经极其严重了。但李自成许多地方的管理甚至连军政府都算不上,并没有系统性的税负、征兵、征役,整个政府管理方面空白极大。
李自成的征兵,基本上就是吸引流民归附模式;李自成的财源,主要就是拷饷缴获所得。这种模式听起来解气,但是对比的话,你有满清早已成熟的八旗(包括蒙八旗和汉八旗)制度更能够量产高素质兵员?你有满清已经基本熟悉并且很快彻底学习的赋税制度能源源不断提供后勤支援?
政府组织,不是想学就立刻能学好的。历代造反者在这个问题上都要交学费花时间,才有可能逐步学会。李自成这个时候,已经不具备这个时间机会了。
当然,肯定有人问:为什么无论后金还是李自成,在政府组织一塌糊涂时候,照样不会被大明消灭呢?
因为军事上的强势,可以争取时间啊。
后金崛起前期,努尔哈赤的管理模式是可以适应原本就是部落制的女真的,他靠这个基础建立了一支精兵。随着努尔哈赤管理地盘的增大,他的管理方式问题将要出现时候,大明连续几次军事冒险——萨尔浒、辽沈、宁化几场战争,让后金连续获得超级胜利。这些胜利的获取,一定程度掩盖了后金此时政治管理的严重问题。但即便如此,一旦战争获取吸收完,问题依然严峻,努尔哈赤后期的政府问题依然到了严重威胁政权本身的地步。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靠皇太极的改革。
而李自成一旦面对全力以赴的大明时,依然九死一生。只不过大明后期一系列问题导致能养的精兵非常有限,所以本身政策摇摆不定,加上关外和关内问题经常纠缠一起,仅有的精兵不停在两个地方来回折腾,给了李自成多次喘口气的时间。
可见,哪怕大明后期已经腐败到骨子里,已经拉胯之极的政府组织,面对粗放军政府的后金,以及走流寇主义路线的李自成时候,依然能做到只要战场不出大问题,就远比对方体现出持久生命力的感觉。
可惜,李自成面对大明时候,虽然缺乏政府组织,常态情况下无法与大明相持。但依靠军队战斗力,当大明在内外一系列战争中被摧毁几乎所有精锐部队,关内只剩孙传庭半拉子秦兵时候,可以依靠军事上的胜利一举推翻大明。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掩盖政治组织上的不足。
但面对大清就没这种机会了。清军的战斗力强过顺军,政府组织效率又远高于大明。这种情况下,当大顺军军事冒险失败后,就失去了面对大明那种依靠流寇主义等待对方犯错从而再起的机会。
历史看似给李自成一个窗口期,实际上任何机会都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