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苏州巨富潘祖年病重。临终前,他支开旁人,只留下20岁的孙媳妇,恳切地对她说:“你守寡2年,真是委屈你了。但我死后你一定不要改嫁,我有要事相求!”孙媳妇重重地点点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以免错过精彩内容,还可以留下您的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有一个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世家:潘氏家族。 他们扎根在这繁华富饶的江南水乡之中,其血脉里流淌的是代代相传的荣光与骄傲。 自清朝乾隆时期开始,潘氏一族便人才辈出,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 并在科举制度下创造了连续三世登科及第的辉煌成就,从而为整个家族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出生于1870年的潘祖年,便是这样一个在家族光环照耀下的杰出人物。 他秉承了先人智慧与勤奋的精神,加上自身的聪颖过人,赢得了光绪皇帝的高度赞赏与信任,成为朝廷中一名德高望重的贤臣。 但是,正当他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之际,历史的车轮却无情地碾压过晚清王朝。 随着外敌侵扰的不断加剧,内政腐败日益严重,这让曾一度风光无限的潘家也难以幸免,开始走向衰退之路。 到了1925年,年事已高的潘祖年不幸身患重病,身体每况愈下。 望着如今凋敝不堪的家族景象,以及身边日渐稀疏的子嗣,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无奈。 此时,一位名叫丁达于的儿媳走入了他的视线。 她不仅机敏伶俐,而且意志坚定,深得潘祖年的喜爱和信赖。 于是,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潘祖年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将自己一生所珍视的命运及其背后那绵延百年的家族荣誉托付给这位坚韧不屈的女人。 当潘祖年撒手人寰时,他留给丁达于一个艰巨而又神圣的任务:守护好那一对承载着潘家历代荣耀与期盼的大盂鼎和大克鼎。 这两件国宝级青铜器不仅是潘家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见证了潘氏祖先们文采飞扬、英勇善战的历史瞬间。 从此以后,无论风雨变幻,丁达于都坚守诺言,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传承并保护这对无比珍贵的大盂鼎和大克鼎。 这两个铜器源自周朝,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同时也受到了外部势力的窥觑。 在日本侵华期间,她在炮火纷飞中冒着生命危险,两次秘密转移宝鼎,将其深深埋藏于地下,以保全无价的历史遗产。 1946年,战争结束后丁达于决定将宝鼎献给国家。 她的高尚情操震惊了整个文物界,大克鼎和大盂鼎重现世间,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热烈关注。 国家为表达敬意,给予潘达于高额奖金,但她毫不犹豫地悉数捐献回赠祖国。 丁达于的故事,如同一部传奇史诗,记录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坚守信仰,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保护了民族的记忆。 她的事迹激励着后来的人们,提醒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丁达于的名字,从此与那些沉睡千年的青铜巨匠一起,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篇章之中。 信息来源:阅读2018-04-27——《潘达于与大盂鼎、大克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925年,苏州巨富潘祖年病重。临终前,他支开旁人,只留下20岁的孙媳妇,恳切地
书山墨客
2024-06-06 14:00:54
0
阅读: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