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中有一个奇葩现象,就是:中将的上级的上级还是中将 淮海战役中,国军第74军军长邱维达是中将,他的上级是第2兵团司令长官邱清泉是中将,而邱清泉的上级、实际负责指挥整个战役的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也是个中将。这种奇葩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军令不畅、指挥不动的情况出现。 少将多如狗,中将满街走。由于国军对上将数量控制比较严格,导致很多中将升不上去。 为了解决中将晋升的问题,那些符合晋升二级上将的中将便被授予“中将加上将衔”,制服同二级上将(可佩带三颗将星),而且中将加上将衔的将领在二级上将职位空缺时可优先晋升。不过,被授予中将加上将衔的将领在正式档案里还是中将,其工资待遇也只能拿中将的上限。因此,“中将加上将衔”其实是“准上将”或者“候补上将”。 1936-1949年间,国民政府共授“中将加上将衔”计47人,其中的9人晋升为二级上将,1人晋升为一级上将。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国民党高级战犯被送至功德林监狱接受集中改造。其中,王陵基被很多人认为是功德林之中军衔最高,也是功德林之中唯一的一位国民党上将。 其实,王陵基的正式军衔就是“中将加上将衔”,虽然有上将衔,但本质上还是中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