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0日,黄帅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去世,相信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都会对她有一定的印象,她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反潮流小英雄”。 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 2017年12月11日关于反潮流革命小闯将”黄帅逝世:小学时写日记卷入政治漩涡的报道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黄帅这个名字广为人知,她生于1960年,正是那个历史转折点。那时,严厉且使用体罚的教育现象屡见不鲜,作为学生的黄帅对此深感不满。 黄帅赴北京就读中学,然而,她很快发现这里的教育环境与她的理念相悖。她遇到一位以体罚闻名的老师,只要学生犯错,老师便会施以严厉惩罚。 一次,黄帅亲眼见到一名因打瞌睡被罚站的学生,老师用力敲击课桌的情景让她深受震撼。在课堂上,那位同学因疼痛而哭泣,黄帅挺身而出质问老师,结果她也遭到了惩罚。 自那天起,老师的体罚愈演愈烈,黄帅陷入绝望,不知如何应对。直到某日,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记录校园生活感受,黄帅决定以此为契机,倾诉心中的困惑。她在日记中大胆表达对体罚的不满,并质疑为何只有接受这种方式才算得上“好学生”。 这本是黄帅的真情流露,却意外被老师发现。老师怒不可遏,视其为对自身权威的挑战,在课堂上公开展示日记内容,并号召同学疏远黄帅。 然而,在同学们纷纷避而远之时,一些同情和理解的声音也渐渐出现。黄帅的勇敢行为引发了社会关注,她的名字也因此传遍全国。 面对巨大压力和误解,黄帅坚定信念,勇敢面对。黄帅的经历引发了国内热议,促使社会反思传统教育方式及对待学生的态度。最终,她的坚持和努力为教育改革和人性化教育的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班级的孤立和误解,黄帅倍感孤独和无助。她无法忍受这种困境,毅然选择站出来。她将自己的遭遇和所见所闻写成信件,投递给北京的报纸,期望能获得社会关注和支持。 不久之后,该文在《北京日报》刊登,引发热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罚现象,呼吁教育体制改革。 然而,这场风波并非完全如黄帅所愿。部分媒体和人士趁机攻击全体教师,使得教育事业遭受一定冲击。黄帅原意是推动教育改革,让更多人免受体罚之苦,却无端牵连众多无辜师生。 尽管如此,黄帅的行为依然被视为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她被誉为“潮流小英雄”,尽管这一称号褒贬不一。有人赞赏她的勇气和决心,亦有人批评她的行为过激,带来不良影响。 然而,这位年仅十余岁的少女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敢于发声,就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