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学投资 | 第四篇:用闲钱投资
能长期战胜市场的投资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投资都是用长期不用的闲置资金,例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保险公司里面的保险浮存金,这让巴菲特可以长期持有优秀企业十几年不动摇。
你需要保证你的资金是长期资金,越长越好,最低限度要有能力在三到五年时间里无动用需求。
巴菲特在1969年清算了基金,然后用一家股份公司作为投资载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以基金为载体的时候,他每年有收益分成,改以伯克希尔为投资载体后,这笔收益没有了。
这个变化导致巴菲特少赚多少钱,可能朋友们没有概念。
以巴菲特1969年解散合伙基金时基金净值约1亿美元,其中2650万美元属于巴菲特为起点,假设巴菲特继续使用这1亿美元的基金展开投资,收益率就使用伯克希尔历史真实收益率数据。
1969~2018年50年期间实际年化收益率为18.8%,2018年末基金净值将变成5562亿(和现在伯克希尔的市值大致接近),按照每年超过6%的部分提成20%的规则假设,最终这5562亿里有3600亿属于巴菲特个人所有。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巴菲特从合伙基金模式变成股份公司模式,付出的代价是五十年里自己少赚2000多亿美元。
换来的是什么呢?是从1969年起再也不需要考虑资金的期限,自己所掌控的每一分钱,使用期限都可以按照“永久”来考虑。
或许巴菲特那时也没想到未来50年可以做到18.8%的收益率,但就算按照10%年化去提前估计,他也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了获得投资资金的永久性质(不需要面对基金持有人不定时的赎回要求了),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他为何这么做?很显然把资金使用期从短期变成长期,非常非常重要,重要到值得他用未来五十年的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去交换。
如果没有近似永久性质的资金,巴菲特决然达不到目前的规模和收益率,个人身家反而可能比目前还低,因为他的投资决策必然被资金的短期波动所干扰。
这段阐述,是想让朋友们知道,是否以长远眼光和长远准备去考虑投资,对于收益率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我的建议是投入股市的资金,一定是至少三到五年内可以不动用的资金,否则很有可能会在市值处于合理值之下时被迫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