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95年,74岁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四天后才被发现。她身上什么也没有

1995年,74岁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四天后才被发现。她身上什么也没有盖,躺在床上,脸朝向门口。而她留下的遗嘱中却写了三个特殊的要求。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张爱玲,一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精湛的文字技巧,留给了世界许多不朽之作,她在作品中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中国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人物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然而,她的晚年生活却是一段鲜为人知且凄凉的日子,在张爱玲的晚年阶段,她在美国的居所中离世,直至一周后才被察觉,她最后的遗愿,是希望保持尊严,不希望人们看见她的遗体。 回顾张爱玲的早年生活,她诞生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旧派文人,而母亲黄逸梵,一位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选择了出国深造,而非留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在张爱玲的童年记忆中,母亲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她对母爱的向往和缺失形成了她独特的情感世界。 这种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对她的个性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十七岁那年,她提出了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比喻:"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句话映射了她早期生活对现实的感受,既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又体会到了其中的无奈和痛苦。 1955年,张爱玲远赴美国寻求新的机遇,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她试图以自己的才华和作品征服西方读者的心,然而,在那里迎接她的并不是预期中的成功和荣耀,反而是一段异常艰苦的生活。 在抵达美国的第六个年头,张爱玲邂逅了赖雅——一位比她年长三十岁的艺术家,两人的相识如同命运的安排,很快就相互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共同度过了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尽管赖雅曾提出结婚的请求并要求张爱玲堕胎,两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共同生活,这段婚姻尽管并不富裕,但对于张爱玲而言,赖雅却是她生活中可或缺的精神依靠。 在赖雅离世之后,张爱玲的日子更加艰辛,她曾购买一台二手电冰箱,不想里面竟然有跳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开始不断地搬家,仅仅在三年半的时间内,她搬了家一百八十次,这种状况反映出了张爱玲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扰。 晚年的张爱玲,变得更加孤僻,她几乎不与外界交往,也不让他人踏进自己的生活空间,就在她辞世前的24年间,她未曾与任何亲朋见面,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健康都置之不理,她的人生旅程,就这样静静地走到了尽头。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选择了与这个世界的决绝和分离,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维护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张爱玲的一生,既有辉煌的创作历程,也有晚年生活的不幸遭遇。 虽然她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人性深刻的揭示和社会现象细腻的勾勒,但她的个人生活却总是充斥着挑战与挣扎,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生命确实充满了虱子般的不如意,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她不屈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信息来源: [1]中国作家网——《张爱玲的最后岁月》 [2]新京报——《请回答1995:人人都爱张爱玲》2019.5.16 [3]中国新闻网——《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出书 称其晚年并不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