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宁夏姑娘耿兰俊不顾父母反对,做了国内首例“女变男”的手术,当男性器官被植入身体后,他很是激动,可接下来的生活,却出乎他预料之外。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耿兰俊的生活轨迹与众不同,源自于她生在中国宁夏的独特家庭背景,那里的传统观念浓厚,然而耿兰俊从未受到拘束,童年时期,她便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个男孩,对于女孩的玩具和活动并无兴趣。 她喜欢和男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这种个性在亲友看来也许有些特别,但她的父母始终给予她支持,他们相信,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随着年龄增长,耿兰俊的困惑愈发强烈,当其他女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女性美,努力装扮自己,追求时尚时,她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穿着男孩的服装,和男孩们在一起。 她对女孩子的游戏似乎缺乏兴趣,然而,这并不代表她希望被忽视或孤立,她会悄悄观察其他女孩相处的方式,渴望自己能够加入,慢慢地,耿兰俊的思想逐渐成熟,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但这并未改变她的行为习惯。 她还是喜欢和男孩在一起,穿着男孩的服装,在此期间,她遇到了一些挑战,如男孩子们可能会因为她的男性化表现而渐行渐远,她曾备感痛苦,在这个阶段,耿兰俊的感情变化也随之而来,她开始对同性的女生产生特殊的情感。 这种感情让她困扰,但她也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面对自己的真正感情,这是个艰难的过程,让耿兰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决定勇往直前,去接受和面对自己真实的感情,这个时刻意义重大,它表明耿兰俊在自我认同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尽管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家长、教师的劝解,耿兰俊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直到她在杂志上接触到了变性手术的概念,那犹如曙光初露的希望再度点燃了她,经过深思熟虑,她鼓足勇气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尽管父母起初坚决反对,但她的决心坚如磐石,最终得到了父母无言且深感心疼的同意。 2005年,耿兰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接受了长达半年的四次手术,完成了由女性向男性的转变,这期间,她不仅承受了身体上的疼痛,还承受了社会的歧视,变成男性后,她得面对诸多困扰,如不能生育孩子和承受社会的冷眼相待等,但她勇敢面对现实,坚定地迎接人生的新挑战。 如今,变性后的耿兰俊在生活中承受着各种压力,失去了往昔的朋友,丢掉了稳定的工作,但她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相反地,她坚信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正确,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耿兰俊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定义自己的人生,无论性别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信息来源: [1]百度百科——耿兰俊 [2]中国经济网——《中国首例公开身份“女变男”易性者:做男人不后悔》 [3]南方都市报《耿子变性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