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韩先楚不满八大军区对调,毛主席你说我这牙要不要补

历史 05-06 阅读:0 评论:0

1973年,距主席逝世三年,面对上将质疑军区对调令,主席忽提自身小事征询对方意见。

主席访问美国,旨在增进两国友谊与合作。背景为中美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及现实需求。后续发展显示,双方加强交流,推动多项合作,成果丰硕,展现中美关系积极态势。

【旋风司令】

韩先楚上将,被誉为“旋风司令”,因抗战时在东北艰苦鏖战、率兵解放海南岛及抗美援朝中的英勇表现而广为人知。

1955年,他成为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5名将军中的一员。

军令如山,战功显赫的大将对调动不满,是因其个人问题,还是军令确有不妥?原因需探究。

韩先楚人生传奇,出身湖北红安贫苦家庭,曾为放牛娃、篾匠与短工。受革命思想感召,他参加农民起义后参军,部队中逐步晋升,终成司令员。

他性格鲜明,曾违抗彭德怀命令。1936年,彭德怀率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团西征时,韩先楚指挥红七十八师独立行动于北路。

抵达定边后,他向彭德怀报告并请求评估是否攻打。定边乃榆林下属小县,驻有国军。若发起攻击,有望歼灭敌军。

彭德怀迟疑,认为冒进攻击若败,恐大局受损,遂令韩先楚暂缓行动,继续前行。

然而,韩先楚接令后思忖,错失战机甚为可惜,日后进攻必将付出更大代价,于是违抗命令,毅然对定边发起了攻击。

韩先楚因曾有违命操作,故在军区调动时大胆表达不满情绪,此举并不令人意外。

1973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军区领导对调的想法。

主席先向叶剑英元帅提出,获其同意后,又得到周总理支持。随后,叶剑英元帅在会议上向各军区司令员通报了此事。

主席指出:久居一地不利吸收新事物,易生懈怠。换地同样能革命,革命精神无处不在,不受地域限制。

如此看来,军区调动本为利好,为何韩先楚却心生不满?

自1957年起,他任福州军区司令员长达16年。现需调往大西北兰州军区,面对陌生环境与远距离调动,他自然难以接受。

主席亦虑及此,21号下午于中南海书房内逐一接见将调动的军委同志,倾听意见并交流,韩先楚亦在其列。

主席安抚道:“初至新地,面临诸多挑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皆需熟悉,循序渐进,自会得心应手。”

接着,主席谈及自身牙齿状况,询问韩先楚:“有人建议我补牙,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补牙?”

主席在面对“旋风司令”时,巧妙地说要以牙齿为突破点。他明白,对这位勇猛之人,不可硬碰,需化大为小,从细微处着手劝服。

韩先楚在军中与许世友齐名,两人并称“两霸”。

许世友被问最钦佩的将领,答“韩先楚”。问其原因,他答:“有勇有谋。”

韩先楚“旋风司令”的称号源于1947年他镇守东北时,那时他与国民党军队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对阵,威名远扬。

杜聿明惨败而归,深感韩先楚的“旋风部队”难以应对。

陈诚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及东北行营主任时,领略到韩先楚的难缠,日记中记载:“韩先楚乃难缠的‘旋风司令’,其部队行踪难测。”不久后,他便离职。

韩先楚作战追求速战速决,厌恶拖延。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他同样展现出迅猛的作战风格,毫不拖泥带水。

当时,渡海作战存一小隐患:若4月20日前未能成功渡海,整场战事将延期一年。

解放军装备为风帆船,欲顺利渡海,需依赖谷雨前季风助力,利用风力推动船只前进。

韩先楚强调时机紧迫,立即在四十军党委会上部署,要求3月内完成准备,断定原6月登陆计划不可行。

海南岛解放两月后,朝鲜战争爆发,韩先楚再次领军出征,披甲上阵。

在朝鲜战场上,韩先楚负责指挥三十八军。

他指挥将士奋勇杀敌,成功赢得“万岁军”的称号。

在第三次战役时,他统领三军,突破敌军三八线封锁,成功抵达汉城,为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他归国后,左臂受伤致萎缩,战力减退,但仍致力于我国军队建设,功勋卓著。

在兰州与福州任司令员时,他遍访东南沿海岛屿及西北高原土坡,扎实强化了当地的军事建设。

【老兵新传】

八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资深将领履新赴任,远离原驻地。此历史事件常被视作他们职业生涯中的“老兵新篇章”。

韩先楚由福州调至兰州外,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丁盛、杨得志、曾思玉、皮定均等七人也均调动了工作岗位。

李德生1971年起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任期近3年,后调动至沈阳军区。

22日,他完成了工作交接,并随新任司令员陈锡联出席了北京军区的干部会议。

四日后,他启程前往沈阳,仅携警卫参谋与秘书各一名,飞行途中,心中专注思考如何加固沈阳的军事防御体系。

下机后,他考察地形与军事状况,同时着手制定新军事方案,旨在提升当地军队战力与防御力,实现整体实力跃升。

韩先楚与主席谈话后,携全家赴兰州。该地异于福建,环境艰苦,遍布沙漠戈壁,气候条件恶劣。

在福建时,他设法应对台风,换职后仍自然气候,只是点由台风变为黑风。因此,旋风司令与风结下了不解之缘。

韩先楚克服环境限制后,即着手开展军事工作。

上任初期,他即对兰州边防进行细致考察,并迅速调整当地防御作战方案。

与韩先楚岗位对调的是皮定均,他与福州军区有着深厚渊源。

1953年自朝鲜归来后,他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因此对当地情况颇为熟悉。

他行事风格酷似韩先楚,果断高效,使福州军区运作有序,圆满达成了此次职务对调的任务。

此次调任为皮定均的职业生涯暗藏了隐患,如同一颗定时炸弹。

1976年,于指挥沿海军事演习途中,他遭遇飞机失事,不幸罹难。

此次对调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集中统一,同时为军队高级干部交流的制度化树立了先例。

革命军人需牢记,一切行动听指挥,如主席所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言,步调一致方能赢得胜利。

军区对调基于一背景:20世纪60年代起,中苏边境领土纠纷频发,苏联派军,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主席提出备战要求。解放军随即进入紧急状态,随时准备应对战斗。

打仗需谨慎,需全面保障。解放军面临将领长期驻守同一军区的问题,熟面孔多,紧急情况下难保工作顺利进行。

长期同一岗位易致决策缺乏创新,军区将领间实施对调,是提升创新力的有效改革措施。

将领因事变情绪波动,主席安慰道:“新地新人新党新军,党政军民学皆需熟,面对困难,需耐心逐步适应。”

杨得志由济南调往武汉,离职前致信称:工作调动利于部队建设、备战、经验交流及自我提升,他坚决拥护毛主席、党中央决策,执行中央军委命令。

曾思玉离开时,见工作人员欲将外宾赠礼装车,连忙制止,称礼物是赠予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非个人所有,不可带走。

他抵达济南后,主要负责岛屿建设和部队整训。十年后,他率先辞职,主动让位给年轻人,告别领导干部终身制。

总之,军区调动涉及人员众多,事态紧急且意义重大,展现了领导干部的忠诚与敬业精神。他们临危受命,镇定自若地前往新岗位,其工作作风令人敬佩。

【一些闲谈】

下达命令后,21号接见时,主席与将领们深入交谈,并询问韩先楚是否需要补牙,特指其中一颗牙齿。

韩先楚认为应当补充营养,有益健康。主席闻言笑道:“如何补?请为我示范。若不补,万年后牙科或进步,我已受苦。”

主席设想退休后卖年糕,欲前往韩先楚曾工作的福建,因南京、武汉、长沙等地过热,故选择此地,以三国人物职业为趣谈。

韩先楚回应,福建虽热,但冬季较宜人,建议主席前往体验。

主席与许世友闲谈,询问其是否读过《红楼梦》,并指出需读五遍方有发言权。主席热爱古代文学,认为其中蕴含诸多优秀文学语言。

许世友为武将,主席认为武将应读文学,避免文官不懂武、武官不懂文,以防误事,需文武兼备。并推荐他阅读汉朝的《陆贾传》。

许世友调往广州后,立即着手军队建设,并出色完成了主席的读书任务,同时带动身边人员共同参与阅读。

他对身边人说:“读这些书是主席交代的任务,你们也应认真阅读。”他读了《红楼梦》,还涉猎《天体运行论》及《汉书·周勃传》等书籍。

最后提及主席牙齿的小故事:主席曾吸烟,解放初期牙齿色深,拍照显黑。因此,需修图师傅处理照片,去除牙齿的黑色部分。

有人反对此事,称违背真实性。另有人则认为应体谅主席繁忙,洗牙美白不切实际,技术人员简单修图并无不妥。

1965年,主席重游井冈山并拍照留念,照片经技术处理,牙齿被修得洁白,使得主席的笑容更加灿烂,增强了感染力。

主席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因过度劳累,身体健康受损,包括牙齿状况恶化。

1973年,他提及补牙,旨在改善身体状况,确保不耽误工作,持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网友评论